上甘岭43天,每秒六发炮弹,坑道里七天没水,片里三分钟带过。 孙醒死了,观众说他死得冤,可原型真这么死的——40人,5小时,同归于尽,追授一级英雄。 剧本把他往前挪,不是黑他,是想让枪声和谈判桌的钟声撞一块儿。 谈判戏被骂“降智”,不是中方太软,是片长不够了。 张丽华说当年南日大将不说话,只抽烟,烟灰堆成山,那才是真压力。 现在改成美方拍桌子,中方低头,省了台词,也省了人心。 预算少了一亿八,上甘岭和金城战役硬塞进一部片。 24万人打4个师,25分钟撕开25公里防线,片里就几个爆炸镜头。 观众要的是血肉,给的却是PPT快闪。 主旋律不是不能拍,是别把英雄当背景板。 黄继光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这些符号不是用来凑时长的。 你剪掉细节,观众就剪掉眼泪。 第三部不是败在野心,是败在没钱还硬撑。 情怀不是万能钥匙,再好的IP,也扛不住把战役拍成宣传片剪辑集。 下一部,要么单干,要么别拍。
1952年,上甘岭,英雄黄继光的遗体照片,黄继光遗体抢回时血已流干,双手高举难入
【39评论】【8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