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开始大点兵了,俄罗斯开始在库页岛,千岛群岛征招“野人女真”当兵开赴俄乌前线。1个月工资22万卢布,表现优异,一个月工资40万卢布! 俄罗斯在库页岛、千岛群岛征招被俗称为“野人女真”的原住民当兵,说白了就是俄乌冲突拖成持久战,俄军的兵源窟窿实在填不上了,才把主意打到了这些偏远地区的族群头上,而乌德盖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个族群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里才1498人,散居在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在库页岛更是只有9个常住者,堪称“稀缺资源”,如今却成了俄军招募的重点目标。 先得把这笔账算明白,22万卢布的月薪在莫斯科或许不算惊天动地,但放在库页岛这样的偏远地方,简直是顶薪中的顶薪。要知道,远东的马加丹市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才780亿卢布,摊到9.97万人口身上,人均月收入撑死也就几千卢布,就算这些年有所增长,对比22万的基数也差着几十倍。 乌德盖人世代靠渔猎为生,如今资源枯竭,传统狩猎和捕鱼业早就撑不起生活,就算搞点民俗旅游、卖卖手工制品,收入也是时有时无,遇上旅游淡季连温饱都得精打细算。招募方还把报名成本压到了零,机票、体检费全报,连往返交通和住宿都包了,这对于住在森林深处、村落之间相隔几十公里的乌德盖人来说,等于彻底打消了“去一趟城里要花半个月收入”的顾虑,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再看俄军这边的处境,早就不是刚开始那种意气风发的状态了。西方评估数据显示,光2024年俄军的伤亡就达到40万人,三年冲突下来总伤亡超过70万,这还没算上那些因伤退役的士兵。普京早就签署了扩军令,要把军队编制扩到220多万人,其中合同兵就得补充近70万,这么大的缺口靠传统征兵渠道根本填不满。 更棘手的是俄罗斯全国的劳动力缺口已经达到160万人,73%的企业都缺雇员,城里的年轻人要么进了工厂赶军工订单,要么想办法躲着征兵,俄军只能把目光投向人迹罕至的远东。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本身人口就少,萨哈林州总人口还不到50万,土著居民占比连1%都不到,能盯上乌德盖人这种小族群,足见兵源紧张已经到了“挖地三尺”的地步。 有人可能觉得招这些靠渔猎为生的原住民上战场不靠谱,但其实远东边区的士兵在前线并不含糊。去年2月,普京就在克里姆林宫给一名雅库特下士安德烈·格里耶夫授了金星勋章,这位士兵在白刃战中杀死乌军士兵,成了俄军宣传的英雄典型。 金星勋章从1992年设立到2025年才发出去1200多枚,俄乌冲突三年也只发了不到150枚,40%还是追授给牺牲者的,能给一名普通下士颁奖,说明俄军对远东边区士兵的作战能力相当认可。乌德盖人从小在森林里狩猎,追踪、隐蔽、野外生存这些技能都是刻在骨子里的,稍加训练就能适应前线的拉锯战,这可比从零培养一名新兵省事儿多了,俄军也算捡了个“现成便宜”。 40万卢布的绩效奖金更是精准踩中了乌德盖人的需求。这个族群虽然有政府的文化保护政策,但实际生活改善有限,很多人连像样的房子都住不上,还在沿用传统的桦木窝棚。40万卢布差不多能盖一栋新的砖木房屋,或者给家里添置渔船、猎枪这些生产工具,对于想改变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诱惑力远比守着贫瘠的山林强。 而且俄军给的待遇不只是钱,之前有报道说合同兵家属能享受医疗优先、孩子上学减免学费等福利,这些隐形好处对于偏远地区的原住民来说,比现金更实在——毕竟在那些地方,看病上学往往要跑几百公里,有了政策倾斜等于解决了后顾之忧。 从俄军的招募策略就能看出,他们早就把算盘打精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距离俄乌前线几千公里,当地居民对冲突的感知不强,招募阻力比欧洲部分小得多;乌德盖人人口少但凝聚力强,只要有几个年轻人报名,很容易带动整个氏族的人跟着来,这种“以点带面”的招募效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这些原住民参军不算“强制动员”,能规避国内的舆论压力,对外还能营造“全民自愿参战”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俄军用高薪和福利填补兵源缺口,乌德盖人用服役换来了改善生活的机会。当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俄军的军工红利正在消退,通胀率保持在8%以上,能源出口也越来越难,根本拿不出更多资源去动员大城市的年轻人,只能向乌德盖人这样的偏远族群伸出橄榄枝。 而对于乌德盖人来说,与其在森林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不如去前线拼一把,毕竟22万卢布的月薪,是他们在原地奋斗十年都未必能赚到的数字。这种现实的选择,背后藏着的全是持久战下的无奈与算计,没什么复杂的逻辑,就是简单的“需求匹配”而已。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了!俄罗斯10月3日凌晨出动381架无人机和35枚导弹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