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守信用,在19世纪年间白纸黑字签了永久割让土地条约,如今却要反悔!”

岁月如歌之坊 2025-10-03 15:48:54

*“中国人不守信用,在19世纪年间白纸黑字签了永久割让土地条约,如今却要反悔!”2000年,英国教授泰勒当面怼金一南,谁料,金一南一句话,便堵得教授哑口无言。 2000年,金一南正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深造,一次交流活动上,英国教授泰勒突然当面提出质疑,说中国人不守信用,19世纪明明白纸黑字签了永久割让土地的条约,如今却要反悔。 这话一下子把现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金一南身上,大家都想知道他会怎么回应。 而金一南只用一句话就堵得泰勒哑口无言,他直指那些条约全是列强用枪炮逼迫中国签下的,本质是殖民侵略的工具,根本没有合法基础,谈何不守信用? 这场交锋背后,其实是两种历史认知的碰撞:泰勒代表的部分人,只盯着旧条约的文字,却回避了签订时的武力胁迫,而中国这边,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纠正历史错误作为核心诉求。 从利益相关方来看,英国方面或许仍有对殖民历史的认知偏差,试图用旧条约为过去的侵略行为找借口,中国则是在坚守主权完整的底线,不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损害国家利益的理由。 面对这样一场关于历史与主权的交锋,大家觉得认清殖民条约的本质对维护国家主权有多重要? 说到19世纪的不平等条约,当时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张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清朝后期国力衰退,政治腐败,军事落后,根本抵挡不住列强的坚船利炮。 就是在这样的强弱对比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接连签下,几乎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比如1842年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还得赔偿白银2100万银元。 1860年的《北京条约》,又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出去,1895年的《马关条约》更狠,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 这些条约不是平等协商的结果,全是列强用战争威胁逼迫而来,每一条都浸着中国人民的血泪。 从国际法角度看,这些条约的效力在今天也是有问题的。 19世纪的所谓国际法,本质是列强用来维护殖民统治的工具,奉行“强权即公理”,根本不考虑被侵略国家的意愿。 而现代国际法早已明确,强迫缔结的条约是无效的,这一点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里写得很清楚,如果一个条约是在对缔约一方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的情况下签订的,那么这个条约就没有法律效力。 那些19世纪的不平等条约,恰好符合“强迫缔结”的定义,所以从现代国际法准则来看,它们自始至终都不具备合法约束力,中国要收回被割让的土地,不是“反悔”,而是在依法维护自己的主权,纠正历史上的不公。 再回到2000年那场对话,金一南的反驳之所以有力,就是因为他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不是中国不守信用,而是那些旧条约本身就没有合法性。 中国对不平等条约的官方立场,一直是明确且连贯的。 民国时期,政府就开始尝试部分废除不平等条约,比如收回租界、取消治外法权等,但因为当时国力有限,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另起炉灶”的方针,明确宣布不承认任何旧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彻底斩断了与殖民时代不平等权益的联系。 之后的实践更能说明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都是中国收回被割让土地的具体行动。 就拿香港来说,英国曾以《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为借口,声称对香港有“永久主权”,但中国政府始终坚持。 这些条约是不平等的,没有法律效力,最终通过谈判实现了香港回归,这就是对不平等条约无效原则的最好实践,也是中国维护主权的坚定立场的体现。 其实,这场关于旧条约的争议,本质上是要不要正视殖民历史的问题。 有些西方国家总是想回避自己的殖民侵略史,甚至把侵略带来的不平等结果当成“合法权益”,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被侵略国家主权的漠视。 金一南教授当时的回应,不只是为了反驳一个教授的质疑,更是在向世界表明中国对历史和主权的态度,我们尊重历史事实,但绝不接受用侵略留下的旧条约来损害国家主权。 每一个中国人都清楚,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底线,任何基于殖民侵略的所谓“权利主张”,都不会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可,也不会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历史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刻意回避而改变,主权更不会因为旧条约的文字而被剥夺,正视历史才能走向真正的平等与公正。 大家怎么看待金一南教授当时的反驳?在你看来,面对历史争议时,我们该如何坚守主权立场?

0 阅读:0
岁月如歌之坊

岁月如歌之坊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