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

史之春 2025-10-08 16:39:44

为什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吧,大量外贸企业倒闭,实际上正是我们正在把西方的工业挤出市场的证明。   要知道,倒闭的可不是那些能造出新能源汽车、高端芯片的企业,大多是些做了十几年代工的小厂子,比如生产塑料餐具、普通服装的。这些厂子以前靠什么活?靠便宜的人工,接西方品牌的贴牌订单,赚点辛苦钱。那会儿西方企业自己不生产这些低利润的东西,正好把订单给我们,大家各赚各的,相安无事。   但后来情况变了,西方开始给这些便宜货加关税,让我们的产品在美国、欧洲卖得贵了不少。这些小厂子利润本来就薄,加了税要么涨价钱卖不出去,要么不涨价就得亏本。浙江有家做厨房用品的厂子,75% 的货都卖欧美,关税一涨就丢了 1.5 亿的订单,撑不住就倒了。可这背后,是我们自己的产业正在偷偷换赛道。   我们不再满足于做别人的 “生产车间” 了,开始往技术含量高的方向走。以前出口靠牛仔裤、衬衫,现在靠电动车、芯片这些值钱的东西。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额,顶得上几千件衬衫,可生产它需要的工人却比服装厂少得多。那些跟不上这个变化的小厂子,自然就被市场淘汰了,这就是倒闭潮的真相。   而这些新的出口产品,正好撞进了西方工业的 “地盘”。以前欧洲人买车大多选本土的燃油车,日本的汽车也在全球卖得好,可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性能不差,价格还便宜两成,欧洲港口全是等着卸货的中国电动车。西方的汽车厂订单少了,工人都开始抗议,这不就是我们把他们的市场抢过来了吗?   西方当然不想坐以待毙,除了加关税,还搞各种花样限制。但这些招数对低端厂子管用,对高端产品却没辙。中国的电动车就算被加税,还是比西方的燃油车划算;我们的芯片技术追上来了,直接抢走了日韩不少中端市场。西方工业的优势被一点点稀释,他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再看贸易顺差,这数字只算货值不算产业。三千名工程师造的芯片,出口额能顶三万名工人做的牛仔裤。那些倒闭的小厂子虽然没了,但芯片厂、电动车厂创造的产值更高,顺差自然越来越大。就像苏州,政府宁愿给芯片厂便宜土地,也让服装厂搬走,就是在帮着高端产业成长。   那些小厂子倒闭,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产业升级 “挤” 掉的。东莞有个做玩具代工的老板,干了十八年,最后跟美国客户吵翻了,因为对方总想压价。她终于明白,给别人代工没话语权,下决心做自己的品牌。可不是所有老板都有这个本事,没钱搞研发、没能力接高端订单的,只能关门。   而我们的高端产业越强势,西方工业的空间就越小。以前韩国船厂垄断了大型 LNG 船的订单,现在我们靠新技术把交货时间缩短三分之一,订单就全来了。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子元件,都面临着中国高性价比产品的竞争。西方消费者不傻,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好的东西,自然愿意选中国货。   所以说,那些小外贸厂倒闭,不是我们的外贸不行了,反而是好事。这说明我们正在从 “做便宜货” 变成 “做好东西”,把西方工业以前占着的市场一点点抢过来。就像有人换工作,从卖力气的活换成靠技术的活,中间难免有不适应,但长远看是越换越好。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就是这个转型成功的证明,毕竟高端产品才能真正赚到大钱,也才能把西方工业挤出市场。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