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王洪成宣布他已经掌握了水变油的原理,发明出了“水基燃料”,声称只需向水中滴入“母液”,就能把水转化为可燃液体,他因“水变油”技术闻名全国,不光哈工大教授给他站台,还获得4个亿的投资,可为何他却被判刑10年呢? 这事儿得从王洪成的出身说起。他原本是哈尔滨公共汽车公司的一名司机,小时候只念过四年书,养过猪、学过木匠,也当过兵,脑子活络却总想走捷径发财。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对科技突破充满渴望,王洪成瞅准机会,宣称自己搞出了“水变油”的惊天发明——一种叫“洪成基液”的母液,滴进水里就能让水燃烧,热值比汽油还高,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王洪成的表演堪称戏法高手。他常当众取一杯水,滴几滴神秘液体,再点火,火焰腾空而起,围观者惊得目瞪口呆。可真相呢?手法其实拙劣:要么往水里扔电石,生成可燃乙炔; 要么偷偷加四氢化铝锂,冒出氢气点火爆燃;更简单的直接在水面滴油,烧的还是油。最夸张的一次,哈尔滨公安局副局长亲自验水,王洪成趁对方不注意调包,把客厅的桶换成提前备好的油桶,成功“骗”过专业人士。 靠着这套把戏,王洪成迅速蹿红。媒体捧他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缔造者,哈工大校长甚至联合十名教授用“党性”担保水变油真实可信,两次写信向中央推荐。 地方政府和企业蜂拥而至,全国300多家乡镇工厂砸钱合作,投资额累计近4亿元。他成立“洪成新能源公司”,卖所谓“重油膨化剂”,许诺节油30%,实则用皂基糊弄人,热值掺水后不升反降。 荒唐戏码终有落幕时。1993年,物资部干部严谷梁公开质疑“水变油”,王洪成反告对方侵权,却被法院以“发明未经验证”驳回。1995年,何祚庥等院士联名上书揭骗,清华大学检测证实其产品毫无节油效果。 更讽刺的是,王洪成连基本化学常识都缺乏,曾吹嘘“水分子直接燃烧”,却不知水需电解才能产氢。1997年,哈尔滨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判他十年徒刑,骗局始末被定性为“给国家造成近4亿元损失”的伪科学闹剧。 王洪成的成功,背后是特定时代的荒诞。当时公众科学素养薄弱,眼见为实的思维让魔术钻了空子;部分专家盲目追捧“民科突破”,媒体炒作推波助澜;地方政府急于搞政绩,甘当骗局背书人。至今仍有哈工大教授坚称“日本已实现水变油”,可见伪科学遗毒之深。 水变油闹剧警示我们,科学尊严不容践踏。今天类似骗局仍改头换面出现,唯有保持理性批判,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王洪成》 光明网《“水变油”骗局破产》 中国科学院《伪科学案例剖析》
1984年,王洪成宣布他已经掌握了水变油的原理,发明出了“水基燃料”,声称只需向
憨豆大侠闯魔窟
2025-10-09 16:47:24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