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宣布,从2026年起,将对德国的月度石油

修竹崽史册 2025-10-11 15:49:09

10月7日,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宣布,从2026年起,将对德国的月度石油供应量从10万吨提升至13万吨。   如果不是俄乌冲突升级,欧盟早年对于中亚能源的兴趣远没有现在这么高,自从俄罗斯对欧洲能源出口遭遇前所未有制裁,德国的能源转型压力陡增,急需寻找替代渠道。   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心脏、跨亚欧能源枢纽,拥有丰富的油气储备,一直以来被视作是俄罗斯能源出口体系的一部分。   哈萨克斯坦将对德出口量提升至每月13万吨,是配合欧洲的能源需求,但细细琢磨,哈萨克斯坦是在利用大国裂隙,为自己争取最大空间。   早在2022年,欧盟和德国高官就曾频繁出访阿斯塔纳,谋求提升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供应关系。   欧盟与中亚开发了“全球门户”项目,试图通过第三方突破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这次哈国主动将对德供应提升到每月13万吨,本质上正是双方博弈多年之后的成果。   可别小看这“区区三万吨”的增量,它背后折射出哈国在大国之间的灵活调适能力。   哈萨克斯坦既不想彻底倒向俄罗斯,也不会贸然与西方捆绑,深知“选边站队”的风险,这种“绝妙平衡术”体现出了哈萨克斯坦领导层的战略高明。   这种调整具体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从里海油田、通过里海管道协定(CPC)向欧洲供应石油,线路依然绕不开俄罗斯。   从地缘上来看,哈萨克斯坦的出口管道、运输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莫斯科的通道。   过去一年,俄罗斯多次以各种理由对这条重要管道进行所谓“检修”或者“安全检查”,令哈方承担巨大不确定性。   哈萨克斯坦此时加码对德供应,实际上变相测试了俄方的态度,俄罗斯愿不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将来是否以此作为对西方的谈判筹码,这里面每一步都极具博弈色彩。   对德国来说,这一合作是被逼出来的现实选择,俄乌冲突让德国全面调整能源政策,液化天然气、风光电、北非石油全盘上阵,但没有哪个选择能轻易替代俄罗斯管道能源。   在欧洲还未彻底摆脱能源依赖的当下,来自中亚的石油即便只是“杯水车薪”,对德国来说也是重要的一环。   比起完全依赖美国页岩油和远道而来的中东石油,哈国石油既安全、又相对稳定,德国不断加码与哈萨克斯坦国、阿塞拜疆等国的能源谈判,把分散风险的算盘打得明明白白。   这个过程中,哈萨克斯坦并没有做谁的“救星”,只是抓住机会抬高自己的国际议价空间。   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哈萨克斯坦并没有放弃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也没有减弱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   这两年哈萨克斯坦国一方面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管道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又没有停止本国向俄罗斯出口石油、天然气甚至煤炭。   哈萨克斯坦深知,将自己的能源出口路线“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才能最大程度把握主动权。   在当前全球地缘冲突不断升级的环境下,哈萨克斯坦利用德国、欧洲急需能源的窗口期,补位俄罗斯的“留白”,不失为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战略操作。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能源巨人”,并不完全满足于出口原油,更希望借机引入外资、技术,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升级。   这也是为什么哈国一边向德国等传统工业强国输送原油,一边对可再生能源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   可以预见,未来哈萨克斯坦还会更加频繁地左右逢源,在传统能源、绿色能源两个赛道上齐头并进,绑定更多国际资本,为本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回头看这次调整对德国供应的方式,既不是简单市场行为,也不是谁拉谁一把的“援助”,更像是哈萨克斯坦在大国博弈中不断灵活游走的成果。   能在俄罗斯、中国、欧洲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本身就是哈萨克斯坦多年谨慎外交和务实政策的写照。   能源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买卖问题,它背后互动着外交、经济甚至军事格局的某种变化。   你认为这盘棋下到后面,是哈萨克斯坦坐收渔翁之利,还是会被大国力量裹挟? 信息来源:汇通财经《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主席:2026年哈萨克斯坦对德国的石》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