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牺牲后,他的两个福州老乡,副官王正均和参谋林志森,做的第一件事,是平静地清理掉了所有痕迹。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下一个,就是自己。[月亮][月亮][月亮] 桌上那支派克钢笔还留着吴将军手心的温度,笔杆上磨得发亮的纹路,是将军夜里伏在桌上写情报时,一遍遍攥出来的。王正均伸手把笔拿起来,指腹蹭过笔帽上的小缺口——那是上个月将军去台江码头传消息,被特务盘问时不小心磕的。他没敢多摸,拧开笔帽就把藏在笔杆里的细纸条抽了出来,卷成小团塞进嘴里嚼烂。那上面记着仓前山教堂的接头时间,接头的是个带眼镜的女老师,平时在教会学校教孩子读书,背地里帮着转递过不少机密,这纸条要是被搜走,女老师和她班上十几个孩子都得遭殃。 王正均咽下纸团时听见窗外吉普车的刹车声。林志森正将最后一本密码本塞进煤炉,蓝火焰倏地窜高映亮他消瘦的脸庞。二十六岁的王正均想起两个月前吴石将军在这张桌前写字的样子,桔黄灯光勾勒出他微驼的背脊。将军总说这笔是周恩来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用过的款式,笔尖流淌过无数关乎存亡的讯息。 福州老家水玉巷的赛月埕二号院里王正均度过了饥寒交迫的童年。父亲饿死后三岁妹妹被换作三十斤地瓜米,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聂能辉引导他接触红色思想,1946年他突然被调往南京国防部二厅,这背后是党组织精心布下的棋局。 林志森撕碎地图时手指很稳。这位毕业于福建师范的参谋记得吴石将军传授的经验:销毁文件要先撕成条再团成球。特务的皮靴声从楼梯口传来,王正均将派克钢笔别在内袋贴近心口。这笔见证过太多历史瞬间,周恩来用它撰写抗战电文,苏静将军靠它签署北平和平协议。 1950年的台湾笼罩在白色恐怖中。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的叛变导致整个地下网络面临暴露。吴石将军被捕后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他失去一只眼睛仍用另一只眼睛凝视敌人。赴死前留下绝命诗:“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大悲”。 王正均听见特务开始砸门。他与林志森对视一眼,彼此整理好军装领口。窗外凤凰木的红花正盛放如血,这场景让他想起福州老家的刺桐树。吴石将军总在深夜站在树下眺望海峡对岸的故乡,此刻他终于明白将军眼中那份执念。 潜伏者注定要成为沉默的丰碑。王正均想起吴石将军最后嘱咐:谨守吾家清廉俭朴家风。那支派克钢笔在他胸前发烫,笔杆里还藏着教堂女老师的逃生路线。他必须确保这最后的情报永不泄露,就像将军保护那五百箱军事档案般义无反顾。 铁门被撞开时王正均挺直脊背。特务狰狞的面孔在煤炉余火中明明灭灭,他看见林志森嘴角扬起嘲讽的弧度。这个福州老乡和他同样来自三坊七巷,此刻他们都听见了闽江涛声在耳畔回响。赴死的路从不孤单,千百个英魂正与他们同行。 王正均最终被押往马场町刑场。1950年8月10日,这位二十六岁的青年从容就义,手中的派克钢笔不知落入何方。直到2011年他才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而那段隐秘岁月仍封存在西山无名英雄纪念碑的斑驳石纹中。吴石烈士 吴石将军后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吴石将军牺牲后,他的两个福州老乡,副官王正均和参谋林志森,做的第一件事,是平静地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2025-10-11 15:54: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