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中国的战略远见 稀土这张牌就是 10月9日,中方又进一步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将仍然不自量力继续跳脚的美国套在脖子上的索命绳索套的更紧了。在美国跳脚的同时,欧洲也有了反应。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10日,德国经济部一名发言人回应中方新规时说,德国“目前正就这一问题在国家和欧盟层面进行深入讨论”。 不得不说,东大这一招数,掐的那些西方大国有点喘不过气来,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绳索不仅没松,反而收的更紧了。 与对手对垒,自己手上必须有硬核的砝码,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的稀土相关物项就是中国对付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非常有效的砝码,对其实施出口管制应该打在了对手的七寸上。 随着中国政府稀土的收紧,中国北方稀土、包钢股份两大稀土企业也双双发布公告!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上涨37% ,看得出来,这个时候,我们的稀土企业有了国家做坚强的后盾,也硬气起来了。 中国稀土的快速发展是在七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地质队确认白云鄂博主矿和东矿稀土储量达1830余万吨(远景储量约1.45亿吨),占当时世界稀土总量80%以上,资源优势显著。 有了丰富的稀土矿,这仅仅是第一步,只有矿没有加工技术也不行。 然而,六七十年代国际主流稀土提纯技术(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存在"纯度高但产量小"或"产量大但纯度低"的缺陷,中国因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萃取剂,只能低价出口原矿,再高价进口稀土成品。 卖的是白菜价,换回来的是面包钱。那段时间,中国不知道有多痛苦,眼睁睁地看着人家拿回原矿去,加工后卖出奇高的价格,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这个时候国家也体会到了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痛处,吹响了必须攻克提炼难关的战略号角。 技术突破:串级萃取法打破垄断(1970年代-1980年代) 1972年,"稀土之父"徐光宪团队"半路出家"研究稀土分离技术,通过每周80小时的高强度攻关,于1974年首创"串级萃取技术",并进一步开发"一步放大法"。该技术将稀土中最难分离的镨、钕元素萃取纯度提升至99.99%(后进一步提升至99.9999%),分离效率和成本优势显著(成本仅为国外1/20),彻底打破了西方技术封锁,拥有了自己的专利提纯技术。 2006年,中国将稀土价格降低到六美元一公斤的局面,这样低廉的价格整的西方国家稀土加工企业彻底凉了,从此,中国凭借独有的提炼技术,雄霸天下。 随着稀土用途的日益广泛,芯片、电动车、雷达等应用与日俱增,中国手上的稀土牌越来越硬。 你不仁,也就别怪我不义。这个关节上中国祭出更加严厉的稀土管控牌,这是中国三四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得来的结果,打就要打疼他们。 #德国就中国出台稀土新规表态# #中国对美稀土# #稀土出口限制# #中方稀土战略# #美国稀土战略# #出口稀土# #中国稀土重要性# #稀土出口控制# #稀土出口危机#
什么叫中国的战略远见稀土这张牌就是 10月9日,中方又进一步收紧了稀土出口管
运动偶像匣
2025-10-12 10:40: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