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河北,男子的父亲去世,母亲患老年痴呆不认人,住养老院。他一个回老家过中秋

鸿鹄浮歌 2025-10-13 14:36:59

看哭了!河北,男子的父亲去世,母亲患老年痴呆不认人,住养老院。他一个回老家过中秋,独自坐在院子里,虽然有孤独感,但是还是想回来坐坐,是心安。 据人民日报10月11日报道,这个男子是80后,中秋节他没有选择在工作的城市里热闹,而是独自开车几百公里,回到了河北农村的老家。 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他打开院门,一股熟悉的、夹杂着泥土和植物味道的空气扑面而来,但院子里已经没了往日的光景。 以前父亲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小花园,如今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石板路上也生出了一层滑溜溜的青苔,他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屋里一股浓重的霉味呛得他有点难受。 他打开灯,看着屋里的一切,桌上、床上都落了一层薄薄的灰,他想起三年前,父亲就是在这座房子里走的。 从那以后,这个家就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时间永远停留在了父亲离开的那一刻,更让人难过的是他的母亲。 母亲还在,但因为得了严重的老年痴呆,谁也不认识了,连他这个亲儿子站在面前,眼神都是陌生的,为了得到更好的照顾,他只能把母亲送进了24小时都有人看护的养老院。 从那以后,他的双亲,一个永远地留在了过去,活在照片和回忆里,另一个虽然还在,却走丢在了时间里,不知道今天是哪天,也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 这个中秋夜,他在屋里根本睡不着,那股霉味钻进鼻子里,更钻进了心里,勾起了无数的回忆,他索性爬起来,搬了个小板凳,就这么一个人坐在院子里。 凌晨三点的农村特别安静,只能听到草丛里的虫子在叫,偶尔还有几声不知名的鸟鸣,他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次回来,不会再有父亲在门口等他,也不会有母亲张罗着给他做一桌子好吃的,这个家,从物理意义上来说,已经空了。 可他还是控制不住地想回来,哪怕只是回来坐一坐,看一看,有网友评论说:“太懂这种感觉了,我爸妈走了以后,老家我一次都不敢回,不是不想,是不敢,怕触景生情,怕那份孤单把我淹没。” 是啊,这份孤单是实实在在的,以前每次回来,还没进村口,远远就能看到家里亮着的灯,现在,整个村子都黑漆漆的,只有他自己回来,才给这个院子带来一点光亮。 他一个人收拾房间,一个人擦掉桌上的灰,一个人面对着这空荡荡的屋子,这种感觉,就像心里被挖掉了一大块,冷风嗖嗖地往里灌。 但为什么还要回来呢?男子自己说,他觉得像他们这样的80后、90后,可能是最后一代还有“故乡”可回的人了。 因为这里有他们整个童年和青春期的所有记忆,院子里的那棵老树,是他小时候爬过的,墙上那些模糊的划痕,是他小时候量身高留下的。 这些痕迹,是大城市里再豪华的房子也给不了的,另一位网友的留言戳中了无数人的心:“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以前总觉得这句话有点矫情,直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明白,家之所以是家,不是因为那栋房子,而是因为里面住着的人。” 确实如此,只要父母还在,不管你走多远,心里总有个底,你知道有个地方永远在等你,可一旦他们不在了,所谓的“家”就变成了一个需要鼓足勇气才能回去的“故乡”。 你回去,不再是为了团圆,而是为了凭吊自己的过去,这个男子的故事,其实是无数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的缩影。 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开家乡,去往陌生的城市,父辈们被土地拴住了一辈子,他们的远方是亲人从远方寄来的信,而我们这一代,被他乡困住了回家的路,我们的故乡在手机屏幕里,在过年那短短几天的相聚里。 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很长,总想着等自己功成名就了,再好好地回去陪伴父母,可我们忘了,时间是最不经用的东西,父母老去的速度,远比我们成功的速度要快。 很多时候,我们拼尽全力,只是为了追赶他们老去的脚步,可最后常常发现,还是没追上,所以,这个男子深夜独坐的背影,才会让那么多人感同身受。 那不是孤独,那是一种确认,他在确认自己的根还在这里,确认那些温暖的记忆不是虚构的,回到老宅,哪怕只是闻一闻那里的空气,摸一摸那张旧桌子,心里就会觉得踏实。 就像一艘船,在外面漂了再久,也需要回到自己的港湾里停靠一下,人生就是一趟单程列车,有的人上车,有的人下车。 别总想着“以后”,别总说明天,如果你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趁着父母还认得你,还能叫出你的名字,多陪他们说说话,哪怕只是吃一顿最平常的家常饭。 不要等到那个熟悉的号码再也打不通,不要等到那扇门再也不会为你而开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信源:新华社快看2025-10-13——父亲去世,母亲因老年痴呆在养老院护理,男子假期回到空荡的家中,凌晨三点无法入睡,独自坐在院子里发呆@思远

0 阅读:0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