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对我们喊话!美财长声称,中美关系已经缓和,中美双方有望在韩国实现会晤!10月1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双方周末进行了实质性的沟通,局势已大幅缓和。特朗普总统表明,关税措施会推迟到11月1日生效。中国是指令经济国家。但他们既无法指挥我们,也无法控制我们。 与此同时,贝森特表示,他认为中美会晤将如期在韩国会晤。说实话,他嘴里的 “指令经济国家”,这话本身就站不住脚,纯属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 数据摆着呢,2024 年中国外贸依存度才 32.5%,早就不是靠出口拉动的经济模式了,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到 44.5% 了,比净出口高出十几个百分点,2025 年第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更是同比涨了 9.7%,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速都飙到 34.4% 了,这明明是市场和创新在驱动,哪来的 “指令” 一说。 贝森特自己心里门儿清,就是故意抛出这种老掉牙的论调,想显得美国占着道理,结果反而暴露了他对中国经济的无知。 再看这所谓的 “局势缓和”,全是被逼出来的。9 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刚结束,美方二十多天里连续搞事情,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三次更新实体清单,把几十家中国企业加进去,财政部还制裁中国炼油厂,10 月 10 号更是威胁加征天价关税,可中方根本不吃这一套。 10 月 12 号交通运输部就宣布 14 号起对美船舶收特别港务费,商务部紧接着放出风要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立案调查了高通的收购案,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美国企业先扛不住了。 要知道中国的稀土、锂电池材料这些都是美国制造业的命门,真管制起来,美国的芯片、新能源产业得停摆一半,贝森特这时候喊 “缓和”,说白了就是怕中方再出硬招。 特朗普推迟关税更不是什么好心,纯粹是算计后的无奈。美国现在的经济烂摊子根本捂不住了,制造业占 GDP 比重从 1960 年的 27% 跌到现在的 10%,汽车、钢铁这些老本行早就没了当年的风光,底特律破产的例子还摆在那。 更要命的是债务问题,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 2008 年的 9000 亿美元膨到 2023 年底的 8.6 万亿美元,印了那么多钱,通胀没压住,贸易逆差还越来越大。 要是真加征 100% 关税,中国反制的同时,美国国内零售商得涨价,农民的农产品又卖不出去,本来就紧张的民生矛盾得彻底爆发,特朗普心里清楚,这时候激化矛盾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推迟关税就是想先稳住局面。 至于韩国的会晤,那更是美国的如意算盘。10 月底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要在韩国开,这是特朗普想找机会秀存在感、捞谈判筹码的好场合。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都看出来了,之前的极限施压就是为了见面前拿捏点优势,结果没压住中方,反而被反制得下不来台,只能让贝森特出来放软话,先把会晤的架子搭起来。 毕竟要是连面都见不上,美国想在经贸、供应链这些事上跟中国讨价还价,就更没门路了。 贝森特嘴里说 “无法指挥也无法控制”,这话听着硬气,实则透着心虚。美方一边滥用出口管制,清单上的物项超过 3000 项,比中方多了两倍多,还搞 0% 最低含量规则,把长臂管辖玩到极致;一边又盼着跟中方沟通,怕中方真的切断关键材料供应,这种又要打压又要依赖的心态,简直矛盾到可笑。 所谓的 “实质性沟通”,大概率是美方在某些领域松了口,想换中方的让步,可中方早就把话挑明了,“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想靠几句软话就占便宜,根本不现实。 说到底,这就是美国走投无路后的自保戏码,先把台阶铺好,至于后续能不能谈成,还得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愿意放弃单边主义那套把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