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情况,搁现在,不恐怖也可怕后怕。 一九八五年我考入新疆兵团经济专科学校。我们吃饭是班级生活委员发下助学金后,自己去学校食堂的卖饭票窗口买饭票和菜票。吃饭时根据你打的饭菜付相应的饭票和菜票。我们学校的饭票和菜票是用塑料片印制的,长宽大概是五厘米和二点五厘米。 我们的塑料片饭票菜票是手工在钢板上刻蜡纸,用油印机印刷的。因为饭票上学校名称和食堂几个字是典型的手写体,而且刻钢板痕迹明显。菜票的几分、几角字样比较大,用美术字描画的。横粗竖细。逆天的是,菜票和饭票上没有公章,连私章都没有,纯粹就是印刷品。最主要是手写油印的,伪造没有多难。收饭票菜票的人是食堂打饭的炊事员,几千个人在十几个窗口排队打饭特别忙,一边打饭一边收塑料片票,只看数额不会仔细辨认真伪,蒙混过关不是难事。 我家是兵团的,小时候家里有连队食堂的饭票菜票,还有去连队菜地买蔬菜的代金券。饭票和代金券是牛皮纸油印的,但是有司务长的私章。分场机关食堂的饭票也是牛皮纸油印的,不但有管理员的私章,还有分场办公室的公章。 八十年代中期了,堂堂的兵团经济专科学校食堂,每天几千人吃饭,饭票上居然没有公章,也没有私章,简直不可思议。 我揣摩,塑料片饭票上没有公章和私章,是不容易盖章子。印泥容易在塑料片上打滑,另外,公章也盖不下。塑料片饭票没法盖章子,为啥不用牛皮纸印制饭票呢,牛皮纸饭票菜票用一段时间就模糊磨损没法辨认了。还有,收饭票菜票的是打饭的炊事员,牛皮纸饭票菜票上沾了油污没法情系统。塑料片饭菜票可以水洗。我们见识过。我们学校的饭票流通量太大了。 我们的口粮有定量,每月三十斤。所以粮食票和菜金票是分开的。一天三顿饭,每顿饭至少要用一张饭票一张菜票。有时候买的饭票菜票小面额的多,一顿饭要用好几张。这样一个人一个月就要用二百张左右。估算学校饭菜票得用十万多张才能流转过来。我们去窗口买票,后勤会计总劝我们少买多来,大家匀着点用。 想想,十多万张饭菜票,逐一盖章子胳膊能受得了吗?涉及钱款的公章私章,不敢交给别人代劳。而且自己油印的东西不像外购印刷品有定数。所以用塑料片不用盖章子。牛皮纸饭票菜票应该盖章子,可是盖不起啊。 毕业后,我工作的单位离学校不足一百公里,所以经常去学校玩,和学弟学妹们在食堂吃饭。毕业后,我的饭票没有退,好几年了,回学校食堂还能用。从来没有听说塑料片饭票出过纰漏。这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当然,在塑料片上搞油印,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干好的。尤其是推油墨滚子掌握不好容易印斜印刷位置偏离。我们在白纸上油印都时不时出状况,印坏了,何况光滑的塑料片。不知道印塑料饭菜票的油墨和印纸制品的油墨是否一样。我们也不知道学校食堂的塑料片饭票菜票是谁刻钢板,油印时谁操作的。应该是能工巧匠。 九六年,我小妹妹考进西安的电力院校,我问她才知道,现在的高校吃饭已经是刷卡了。不到十年,简直是两重天。 如果在现在社会氛围和风情下,偌大是学校还敢用那种油印没有公章私章的塑料片饭票菜票吗?
小伙用20吨石头修复为人民服务标语第一,虽然还是有一点点色差,但是旅行博主陆遥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