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这信托基金,才叫把人心看透了!2003年她走后,遗嘱写得明明白白,母亲每月

曼冬看娱乐 2025-10-16 11:57:46

梅艳芳这信托基金,才叫把人心看透了!2003年她走后,遗嘱写得明明白白,母亲每月领7万生活费,后来通胀涨到25万港币,一年300万够不够花?可梅妈偏不满足,一次次打官司想把遗产全拿走。

这事从头到尾都透着无奈。梅艳芳生前精打细算,把财产交给银行做信托,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母亲下半辈子衣食无忧。遗嘱里不光有每月的生活费,连司机和佣人的工资都算进去了。她知道母亲的脾气,怕钱一次性到手就没了,所以才设下这道“防火墙”。

可这安排在母亲覃美金眼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她觉得女儿不信任自己,立马在梅艳芳走后没几天,就拉着大儿子梅启明上了法庭。她一口咬定,梅艳芳签遗嘱时脑子不清楚,受了药物的干扰,根本不算数。法院不含糊,直接调出病历和证人说法,证明梅艳芳当时神志清醒,遗嘱完全合法。

官司没打赢,覃美金不甘心,接连上诉。从高等法院到终审法院,折腾了好几年。她始终认为,女儿的钱就该全归自己,凭什么一个月只能拿点“零花钱”。可法院一次次驳回,她的理由站不住脚。

到了2009年,她又提出要信托出80万港币,说是想去周游世界。法院一看,这跟基本生活没关系,直接不批。2011年再败诉,她还是不罢休。2017年,她想把未来15年的生活费一次性提出来,差不多7000多万港币,说是自己好“规划”。结果还是被拒。

这些年打官司,钱可没少花。律师费、各种开支,全是从信托里扣。梅艳芳留下的7000万港币,本来投资得当增值到1亿多,可官司一桩接一桩,钱像流水一样哗哗淌。现在信托的余额缩水严重,连司机和佣人都请不起了。

覃美金这边,生活条件也跟着受影响。她晚年还常去赌场,出手阔绰,花钱没个谱。打官司输了不说,还两次被宣告破产。信托能给的保障越来越少,她却还在媒体前喊穷,抱怨日子不好过。

说起来,覃美金年轻时也是个能人。开过歌舞团,带着梅艳芳和姐姐梅爱芳从小登台,家里全靠她撑着。可也正因为这样,她习惯了掌控一切。梅艳芳成名后,家里的开销几乎全靠她,母亲赌债、兄弟房子,都是她一肩挑。她太清楚母亲的脾性,信托不是不孝,而是不得已的保护。

可母亲不这么想。她觉得女儿防着自己,心里憋着气。到了2021年,梅启明因为电影《梅艳芳》的事闹着要告片方,覃美金觉得丢人,直接登报断绝母子关系。从那之后,她不再争产,搬进养老院,靠信托的钱过日子。

如今的养老院里,覃美金穿着干净,偶尔还收拾得挺体面。她脸上看不出太多波澜,过去的风波好像都散了。信托每个月照旧打钱,运作得像机器一样精准。只是这钱,到底没填上母女间的那道裂缝。

梅艳芳临走前,躺在病床上签下这份文件,估计早就料到会有这些争端。她用最冷静的方式,保住母亲的生活,也保住遗产不被挥霍一空。就像老话说的,“亲兄弟明算账”,她把爱和理智分得清清楚楚,偏偏人心这东西,最难算计。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梅艳芳的安排几乎滴水不漏。她留下的不只是钱,更是一种秩序。可惜,钱能稳住生活,却稳不住感情。法庭上的胜负定了,亲情却再也回不来。现在的覃美金,过得安静,过去的恩怨像老照片,泛黄却还在。

这事搁谁身上,都得叹口气。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梅艳芳用信托念了这本经,可惜有些结,终究解不开。你要是问我看法,我只能说,钱这东西,真能照出人心的模样。你觉得呢?评论里聊聊你的想法吧。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曼冬看娱乐

曼冬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