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这波操作算是把 “见风使舵” 四个字演活了。 被荷兰政府强行夺权快半个月,这家手握全球车规级芯片话语权的中资企业终于坐不住了,急急忙忙站出来回应,说这事儿跟美国没关系,纯粹是 “巧合”,现在正忙着跟荷兰国内部门沟通,盼着能拿到制裁豁免。 可这话听着实在刺耳,当初荷兰政府拿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动手抢控制权的时候,他们咋没想起来要沟通?这前后态度的反差,简直把外界当傻子糊弄。 先把这事儿从头捋捋,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公司。它是中国闻泰科技实打实的控股子公司,原本是恩智浦的半导体部门,被中资收购后做成了全球车规级功率器件的龙头。 三星、苹果、特斯拉这些大牌子全是它的客户,手里攥着完整的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产业链,说是半导体行业的 “香饽饽” 一点不夸张。 就因为这层中资背景,美国早就盯上它了,2024 年底先把母公司闻泰科技塞进实体清单,今年 9 月底又搞出个50% 穿透规则,把安世这样的子公司也圈进制裁范围,直接断了它从美国拿技术、买设备的路。 美国这边刚把套索拉紧,荷兰那边立马就动手了,动作快得像按了快进键。9 月 30 号,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发难,拿国家安全当理由,发布全球禁令冻结安世的运营自主权。 第二天,公司里三个外籍高管就跟着跳出来,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紧急申请,说中方管理层有 “治理缺陷”“技术泄露风险”,要求罢免闻泰科技实控人张学政的职务。 最离谱的是荷兰法院,连开庭审理、充分举证的流程都省了,10 月 7 号直接下了裁决:剥夺中方管理权,找外人来管,还派了外籍人士当非执行董事。 这一套政府下指令 — 高管配合 — 法院速判的组合拳打下来,闻泰科技虽然还握着股权,却彻底丢了经营权,活脱脱被人明抢了。 那时候安世半导体的外籍管理层可是半点异议没有,反倒跟着荷兰政府的节奏走。要是真觉得这事儿不合理,当初咋不站出来说 “我们要沟通”“这事儿有误会”?现在为啥急着喊冤? 还不是因为美国的制裁真的卡到脖子了。安世做芯片离不开美国的技术和设备,被纳入实体清单后,供应链直接断了,再不想办法拿豁免,别说给特斯拉供货了,能不能维持生产都成问题。这时候才想起 “积极沟通”,早干嘛去了? 更打脸的是,所谓的 “巧合” 根本站不住脚。荷兰法院公布的裁决文件里明明白白写着,美国早就逼着荷兰动手了。 今年 6 月 12 号,美国商务部官员和荷兰外交部开会,直接放话:想让安世不被列入 “实体清单”,必须换掉中国籍 CEO 张学政,这几乎是 “豁免的前提”。 闻泰科技刚被列进清单,荷兰官员就给安世的西方高管写信,要求公司必须 “独立于黑名单上的股东”,还警告说要是不限制 “向中国转移知识”,美国扩大制裁后业务就得完蛋。 美国划道线,荷兰立马铺路,这哪是什么巧合?分明是早就串通好的 “奉旨办事”。荷兰自己也不装了,这次是第一次在半导体领域动用《物资供应法》,说白了就是借着美国的压力,把中资从这家关键企业里踢出去,强化安世的欧洲属性。 有专家都点透了,荷兰就是拿 “美国许可” 当筹码,逼着中资让位,既讨好美国,又能把芯片产业链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现在安世说 “不是美国指使”,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是想给荷兰和美国递台阶,可证据就摆在那儿,根本瞒不住。 对比当初的强硬和现在的卑微,安世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当初荷兰政府用莫须有的罪名抢控制权,连基本的法律程序都不顾,安世的外籍团队全程配合,半点 “沟通” 的意愿都没有。 现在制裁的刀子真架到脖子上了,才急着撇清美国,跑去求荷兰部门给豁免。合着沟通不沟通,全看自己的利益受没受损? 闻泰科技倒是硬气,10 月 12 号就发声明痛斥荷兰政府 “过度干预”,说要找顶尖律所维权,还找中国政府部门寻求支持。 中国外交部、半导体行业协会也都站出来发声,反对荷兰滥用 “国家安全” 概念,逼着他们撤销决定。 可安世这边倒好,一边靠着中资母公司打下的家底吃饭,一边在被夺权后忙着跟荷兰表忠心,现在又想靠一句巧合蒙混过关,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 安世半导体的处境就是美国裹挟盟友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缩影。美国从 2018 年就开始拉着盟友建 “芯片铁幕”,从高端制程堵到成熟制程,从芯片产品卡到设备材料,现在干脆直接逼着盟友动手抢企业。 荷兰心甘情愿当傀儡,借着 “安全” 的名义行掠夺之实,最后受苦的还是企业本身。只是不知道安世现在的 “积极沟通” 能不能如愿拿到豁免。 但不管结果咋样,有个理儿是掰扯不清的:当初荷兰动手抢权的时候不吭声,现在被制裁了才想起沟通,这吃相也太难看了。真要是想讲 “巧合”,先把美国 6 月份施压换 CEO 的会议记录解释明白再说吧。
安世半导体这波操作算是把“见风使舵”四个字演活了。 被荷兰政府强行夺权快
文史资鉴堂
2025-10-16 15:04:50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