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歌手刘若英做梦都没有想到,一部《沉默的荣耀》竟然让她比里面的演员还火。电视剧里的国军中将,后来升为上将的刘咏尧,竟然她的爷爷! 更难得的是,刘咏尧并非负面形象,反而在审判吴石案件时主动求情,这份良心在当时的环境里太少见,也算没给刘若英留下骂名。 刘咏尧可不是普通的国民党军官。15岁啊!放在现在还是初中生的年纪,他已经考上了黄埔军校一期,是同期里年纪最小的学员,连入学都得靠程潜帮忙通融才行。 他后来还去了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跟邓小平、左权这些人成了同窗,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至今还存着他们当年的毕业照。 谁能想到,这位早年锋芒毕露的将领,会在1950年的台湾陷入人生最艰难的抉择。那年蔡孝乾叛变,把潜伏的吴石给出卖了,白色恐怖正笼罩全岛。 刘咏尧作为审判官,没跟着权力走。他连着写了三封陈情书,一会儿摆吴石的抗战功绩,一会儿算泄密图纸的比例尺误差,最后甚至说“愿与同罪”。 刘咏尧求情没救下吴石,自己倒先栽了跟头——蒋介石看到他的陈情书,用红铅笔批了“庇护匪谍,可耻!”七个字,字迹都戳破了纸背。 革职处分后来虽改成记过,但他心灰意冷,几个月就主动离开了军队。这事搁在当时,简直是拿命换良心,连昔日同僚都没人敢站出来帮他说话。 离开军界的刘咏尧没消沉。他去了台湾大学当教授,讲国际关系,写的《中国政治学概论》成了高校教材,妥妥的“儒将”风骨。 晚年的他更没闲着,当起了“和平统一协进会名誉团长”,一直为两岸交流奔走,这点跟他早年受的教育其实一脉相承。 刘若英后来把爷爷的审判笔记、佩剑都捐给了醴陵的书屋,那页算弹道误差的手稿最打动人。这哪是判官,分明是想在权力缝里找公道的人。 很多人以前只知道吴石案的结局,却不知道审判席上还有这么个硬骨头。那个年代,司法早成了政治的工具,蒋介石一句话就能把“十五年”改成“死刑”,刘咏尧的反抗太难得。 他不是同情“匪谍”,是认死理讲程序,这种技术官僚的理性在高压下比黄金还珍贵。刘若英说爷爷教她“重实据轻威权”,这话真是没白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台湾省歌手刘若英做梦都没有想到,一部《沉默的荣耀》竟然让她比里面的演员还火。电视
谈古论今朝
2025-10-17 00:51:41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