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告诉你什么叫做工业大国!据统计,俄乌战争2年消耗的无缝钢管总数量大约64.5万吨,中国一年的生产量约为8000万吨,出口额一年为490万吨,俄乌消耗量占我们的总产量的0.8%,所以说俄罗斯媒体说我们月产量无人机50万架有多保守了。 就拿山东聊城的汇通集团来说,这家当地老牌钢管企业一年就能造85万吨无缝钢管,单论这一家的产能,都比俄乌两年的总消耗量还多。 更别说全国像这样的企业还有一大批,武进不锈2024年一年也生产了4万多吨不锈钢无缝管,产品顺着供应链送到全球各地。这些钢管小到机械零件、大到油气管道都能用上,战争里需要的军工用途更是不在话下,随便调调产能就够用。 俄罗斯媒体说咱们无人机月产量50万架,现在看这话真挺保守的,广东那边的生产数据一出来就很能说明问题,2024年11月单月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直接涨了135.9%,到了2025年前8个月,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速还保持在54.7%的高位。 这还只是民用领域,要是算上工业和其他用途的无人机,产能只会更惊人,能有这速度,靠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支撑,从核心芯片到机身材料,国内都能自给自足,不用看别人脸色。 其实无缝钢管和无人机只是中国工业的冰山一角,央视网刚发的报道里提到,咱们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快到30%了,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里,大多数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十四五”这几年,制造业增加值硬生生涨了8万亿元,相当于多出来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对全球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这体量谁看了不咋舌。 造船业的表现更能体现硬实力,到2025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中国承接了全球64.2%的新船订单,市场份额连续16年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也占了世界总量的51.7%。烟台海关去年一年监管出口的海工装备就超140亿元,同比涨了8倍多。 那些能装3000立方米甲醇燃料的绿色船舶,碳排放能降78%以上,技术水平直接对标国际最先进标准,现在全球都等着中国船厂交货。 高端制造领域同样藏着惊喜,深圳华强北以前还在卖电子配件,现在外国游客挤着买无人机、智能手表,人均消费翻了一倍。 屏幕生产更是厉害,每天能造出100多万块折叠屏、曲面屏,一块屏幕里藏着18000多项专利,连接处142个超精密零件联动,20万次开合都不留痕迹。新能源汽车更不用说,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街上跑的绿牌车越来越多,出口量还在不停涨。 这背后是完整的产业链在撑腰,工信部早就说过,咱们通过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把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这些关键领域的短板补上了,基础零部件、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提上来了,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都到93.93%了。 3.5万多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连成片,一块钢板进生产线,经过200多台机器人加工,直接就能变成一台泵车,这效率在全球都是顶尖的。 绿色制造这块也没落下,现在每年生产的钢材里,有近3亿吨来自废钢循环利用,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1000万吨,6430家国家绿色工厂散布在各个行业。 新能源产业链更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产量增速都在40%以上,2024年光再生资源利用量就超过4亿吨,既保产能又顾环保,这平衡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外贸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制造业占中国出口总值的98.9%,光装备制造业出口就有14.69万亿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高达60.1%。 东盟、欧盟这些大市场离不开中国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占比还在涨,咱们既卖产品也带技术,连对外经贸大学的专家都说,中国工业需求直接带动了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长。 从战争需要的无缝钢管,到日常用的无人机,再到远洋航行的巨轮,中国工业早就不是只拼规模的阶段了,现在是规模、质量、技术全在线,产业链从头到尾都能自己扛起来,难怪说俄罗斯媒体的估算保守,毕竟在504种工业产品全球第一的底盘上,任何一种产品的产能爆发都不足为奇,这就是工业大国的底气所在。
俄媒曝光视频:无人机救下一名正遭乌军性侵女子,士兵顾不上提裤子拔腿就逃,随后被击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