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刚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加进对华禁单,格力就转身把30台进口设备订单,换成了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的国产货。21.8亿,交付还提前了四个月。 这记回击干净利落。别人卡我们脖子,我们干脆自己造呼吸机。格力这步棋下得狠,直接砸21.8亿给国产设备商,不仅没被卡住,反倒提前四个月完成任务。 荷兰的禁令来得不算意外。此前就已对先进制程光刻机设限,后来连成熟制程的 DUV 设备出口都要特殊许可,到最近干脆把碳化硅外延炉也加进了禁单。 要知道,这类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单是 2023 年中国进口的光刻机里,八成以上都来自荷兰,禁令一下,不少企业都面临设备断供的压力。就在这时,格力的订单变动引发了行业关注。 原本要进口的 30 台设备,直接换成了北方华创和中电科 48 所的产品,合同金额达到 21.8 亿。更让人意外的是交付速度,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四个月,这在精密设备采购中相当少见。 能接住这笔大单,两家国产企业早有准备。中电科 48 所在碳化硅外延设备领域深耕多年,不仅实现了 6 英寸设备的规模化量产,还突破了 8 英寸设备的技术难关,解决了大尺寸外延生长中温流场不均等问题,设备已经在多家厂商稳定运行,此前单次就曾交付 40 台套设备。 北方华创的实力同样过硬。在碳化硅外延设备上,他们的技术指标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批量机台早就进入主流厂商实现量产。不仅如此,企业在硅外延设备、PECVD 设备等多个领域都有突破,部分产品还打入了海外市场,技术积累相当深厚。 这并非个例,而是国产半导体设备整体进步的缩影。从数据来看,国产设备的替代率已经从 2020 年的 7% 涨到了 19%,刻蚀、清洗等设备的国产化率甚至超过 30%。 像恒运昌这样的企业,还突破了射频电源这样的核心部件技术,让国产设备有了自主可控的 “心脏”,曾经在头部晶圆厂面临设备停摆时实现过 “原位替换”。 企业的选择也透着现实考量。进口设备不仅受政策限制,交付周期往往漫长,维修服务和零部件供应也常被卡脖子。而国产设备在响应速度、后期服务上更有优势,像中电科 48 所还组建了研产服协同的专业团队,能快速对接客户需求。 格力这 21.8 亿的订单,更像是给国产设备投了一张信任票。曾经大家担心国产设备 “不好用”,如今从技术指标到交付效率,都已经能满足量产需求。这种市场与技术的正向循环,正在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当外部限制不断加码,国产设备反而在压力下快速成长。从核心部件到整机装备,从实验室突破到量产应用,这条替代之路走得扎实。 你觉得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国产设备的采购行列吗?
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后,中国禁止出口安世中国生产的部件和组件。这就意味着荷兰安
【7评论】【9点赞】
南江
该给荷兰多上点眼药水了。
少将
感谢科研人员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