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太及时了! ​荷兰近几日又双叒叕出招了,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纳入对华

繁华已落尽 2025-10-18 13:13:44

反转太及时了! ​荷兰近几日又双叒叕出招了,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纳入对华禁单。 ​荷兰这一波操作真是太狠了,可恰恰相反,直接让国内半导体设备商联合使用国产设备,实现了1000小时连续生产,良率92%。这就证明了一个道理:技术的突破不是靠资金、政策,而是靠市场订单和出口带动产业链自我发展。 谁能想到,荷兰的封锁令竟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好的催化剂。就在他们宣布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纳入对华禁运清单的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半导体行业传出一个震撼消息:国内设备商联合实现了1000小时连续生产,良率高达92%。 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当别人想掐住你脖子时,你的每一根神经都会为求生而觉醒。 看看荷兰人都做了些什么。去年他们就禁止阿斯麦向中国销售EUV光刻机及大部分DUV光刻机。今年10月,他们更是冻结了中资持有的安世半导体147亿元资产,控制权一夜易主。这套“技术与资本的双重绞杀”,意图再明显不过——既要切断我们的未来,又要夺走我们已有的成果。 但他们都算错了一件事:中国半导体产业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 国产设备的集体突围正在各个角落发生。上海微电子的28nm浸没式光刻机已进入验证阶段,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在刻蚀和沉积设备领域也已具备可信产品。就连最薄弱的量检测环节,新凯来等企业也在全力攻关。 中芯国际把国产设备放到AI芯片试产线上检验,这不是实验室里的作秀,而是真刀真枪的压力测试。当千余台国产设备在同一产线上连续运转千小时,还能保持92%的良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了不依赖任何人的底气。 成熟制程的产能已经爆表。中芯国际2025年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92.5%,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贡献了78%的营收,车规级芯片良率稳定在92%,订单排期到了2026年一季度。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自我造血的循环系统正在形成。 有人可能还会嗤之以鼻:“不就是成熟制程吗?”但他们不懂,市场的血液一旦流动起来,就能滋养整个产业生态。郑州合晶的12英寸高纯度单晶硅片订单排至2026年,南大光电的ArF光刻胶通过中芯国际认证——产业链的每一环都在苏醒。 看看阿斯麦现在的处境吧。受出口管制影响,阿斯麦在中国大陆市场份额预计将大幅降至20%左右。瑞银集团预测,阿斯麦在华收入今年将锐减24%,明年还会再下降11%。他们的前任CEO温宁克早就警告过,这种极限施压只会亲手“培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稀土的反制更是让西方感受到了疼痛。中国不仅对关键矿产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更是将稀土技术纳入出口限制目录。这不只是禁运原材料,更是锁定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不可动摇的核心技术优势。阿斯麦不得不紧急出来信心喊话,称公司已“充分准备”应对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 92%的良率数字背后,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彻底觉醒。我们不再执着于在别人设定的赛道上竞赛,而是开辟属于自己的战场——用DUV+多重图形化逼近7纳米级工艺,用chiplet先进封装弥补性能差距,在成熟制程领域构建不可替代的产能优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繁华已落尽

繁华已落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