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肇聪是蒋介石父亲,生于1842年,浙江奉化溪口镇人。 一个被乡里人叫作”埠头黄鳝”的盐商,三次娶妻,第三任妻子是还俗的尼姑。他54岁猝然离世时,8岁的儿子还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人物。 这个盐商就是蒋肇聪,而那个孩子叫蒋瑞元,后来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蒋介石。溪口的早晨常被雾笼罩。剡溪的水带着咸气,从镇口流进盐铺的后院。 木桶叠在墙边,几匹驮盐的骡子低头吃草。蒋肇聪走进铺里,袖子卷到肘上,指间沾着盐粉。账房正核对账册,他伸手接过算盘,一串清脆的“咔嗒”声在屋里回荡。 乡里人都说这位“埠头黄鳝”精得很,算盘珠能打出火星。他笑笑,没否认。做生意讲算计,活下去更讲胆气。 生意越做越大,玉泰盐铺的名号响遍奉化。蒋肇聪每天都在剡溪与宁波之间来回,码头上堆满货袋,工人号子一声接一声。有人记得他身材不高,却走路带风,一根竹鞭常挂在手腕。 遇上行情不好,就自己去宁波跑货源。船靠岸时,他一脚跨上码头,手里提着油布袋,袋口露出银锭的角。商人看着笑,这人像黄鳝一样滑,总能在涨跌里钻出缝。 家里的灯火也日夜不息。蒋肇聪三次成亲,前两任早逝,直到遇见王采玉,才算安下心。王采玉曾在庵里修行,后还俗嫁入蒋家。 婚礼简单,几盏红灯,一桌素宴。那年,玉泰盐铺生意正旺,蒋肇聪添了铺面,也添了心事。王采玉勤快能干,掌家有条理。她在后院晒盐,围裙上落满白霜,风一吹,像飞雪。街坊都说这位老板娘有福气,嫁得稳当。 孩子出生的那天,盐铺的炉火烧了一夜。外面下着小雨,屋里热气腾腾。王采玉怀里的婴儿小脸通红,哭声清亮。蒋肇聪站在床边,嘴角一抿,笑意藏不住。 族中长辈取名“瑞元”,寓意安定、祥和。没人想到,这个襁褓里的孩子日后会卷入巨大的时代浪潮。那一夜的剡溪水照常流淌,灯火在窗纸上摇晃,盐铺的算盘声停了下来。 丰镐房的屋檐下,蒋家的日子过得平稳。早晨,王采玉带着仆人打扫院落,蒋肇聪骑着毛驴去铺子。午后,他会回家喝茶,翻翻账本。钱银堆得整齐,铜钱叮当作响。 邻里孩子在门口玩,他常掏几块糖丢过去。街坊都敬他,也怕他。生意人精明,面子上不露情。有人赔账跑来求情,他皱眉不语,等对方急得出汗,才缓缓放过一马。那一瞬间,他的算盘又敲了一下。 生意风光,身体却日渐疲乏。五十出头的年纪,长年操劳让他胸口发闷。一天夜里,玉泰盐铺的灯没熄,他却再也没起床。 王采玉守在床边,泪水浸透袖口。隔壁房的小瑞元被唤醒,迷迷糊糊站在门口。屋里的气息冰冷,母亲没有让他靠近,只让仆人带他出去。门板关上,外面传来一声闷响,夜风卷起香烛的火光。 葬礼过后,盐铺的生意还得继续。王采玉撑起整个家,身影忙碌。她学着掌账,招呼伙计,挺直腰板应对街上那些冷眼。小瑞元在院里练字,常偷偷看母亲。 每当夜深,她还在灯下清点账册,手指被烛泪烫出水泡,也不喊疼。街坊议论说,这个寡妇比男人还硬气。玉泰盐铺没垮,家风也没散。 岁月往前推,溪口的风景没变。剡溪的水依旧流过码头,水声拍打石岸。村人提起“埠头黄鳝”,语气里带点怀念。说那人精明、果断、敢闯,不靠人情吃饭,也不随潮起落。 后来的人来溪口看故居,看到那间盐铺还在。木门漆色剥落,柜台上放着旧算盘,珠子光滑如玉。站在那儿,仿佛还能听到那一串熟悉的“咔嗒”声。 小瑞元长大后离开溪口,名字改成蒋介石。许多年过去,故乡的街巷被他重新修整,丰镐房重建,玉泰盐铺翻修。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照片,一个穿长衫的中年人神情肃然。 照片下写着:蒋肇聪,玉泰盐铺创始人。游客驻足,总会读出那几个字——埠头黄鳝。故事在传,人物早已远去。 溪口镇的晨雾再度升起,剡溪的水仍在流淌。盐铺的门板被晨光照亮,仿佛一场旧梦重演。八岁的孩子早已成了历史人物,而那个精于算计的盐商,也在历史的深处留下淡淡的印记。 一个父亲的命运止于盐铺,一段时代的轨迹却从那一夜开始。风吹过丰镐房的屋檐,竹叶摇动,像在回应百年前的算盘声——清脆而悠长。
蒋肇聪是蒋介石父亲,生于1842年,浙江奉化溪口镇人。 一个被乡里人叫作”埠头
蓝贵的过去
2025-10-18 14:48: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