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7天后,欧美汽车大厂找上门了,荷兰政府表示:要与中国好好谈谈,确保欧美

烟雨评社 2025-10-19 13:50:52

中方反制7天后, 欧美汽车大厂找上门了,荷兰政府表示:要与中国好好谈谈,确保欧美国家利益!请问荷兰政府:中国企业的利益呢? 10月17日,安世半导体的总部大楼外,警戒线连着一夜没撤。在荷兰政府发布冻结令的第六天,局面忽然反转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出面喊话,说愿意与中国谈判。语气极力平静,但现场记者都能听出背后那股慌劲。 没人想到局势会反转得这么快。就在一周前,中方刚亮出反制组合拳:对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启动临时反倾销措施,同时宣布对欧盟猪肉、乳制品发起双反调查,更放出风声要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 这几记重拳精准打在欧洲经济的 “软肋” 上 —— 白兰地主产地是法国,乳制品和猪肉主要来自法意,而大排量燃油车正是德国 BBA、意大利法拉利的核心盈利点,等于直接捏住了欧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命脉。 反制效果只用 7 天就显现出来。最先慌神的是欧美汽车大厂,奔驰 CEO 康林松急着喊话欧盟,建议赶紧取消对华电动车反补贴税,还主动提议让中国车企赴欧建厂换市场开放。 要知道中国市场占了奔驰全球销量的三成,一旦中方真的提高关税,奔驰 AMG、宝马 M Power 这些高性能车型的价格会再涨一截,本就因新能源转型承压的德系车企根本扛不住。 更要命的是供应链卡脖子问题,荷兰之前跟着美国限制芯片出口,结果安世半导体的断供预警一出来,美国汽车工厂直接放话 “下月就得停产”,欧美汽车协会差点指着荷兰鼻子骂街。 就在车企集体施压的当口,荷兰政府态度来了个 180 度转弯。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表示 “愿与中国就贸易分歧展开磋商”,可话里话外全是 “确保欧美国家利益”,对中国企业的损失提都没提。 这副姿态实在耐人寻味,毕竟当初荷兰跟着美国更新芯片管制规则时,第二天就火速对中企动手,压根没考虑过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如今自家车企受了罪,才想起要 “好好谈谈”,却连基本的公平都不提 —— 中国电动车在欧盟被加征了五年反补贴税,中企在荷投资的芯片工厂屡屡受限,这些损失难道不该纳入谈判桌? 更讽刺的是,荷兰所谓的 “利益保障”,本质上是想继续维持不对等的贸易关系。欧盟去年对中国电动车加税时,打着 “反补贴” 的幌子,可实际上中国车企早就靠技术硬实力打开市场,比亚迪第 9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速度,比欧美车企总和还快。 反观欧洲车企,不仅在华市场依赖度高,连供应链都离不开中国,宁德时代在西班牙建的电池工厂,直接关系到斯泰兰蒂斯集团的电动化转型进度。这种情况下,荷兰不提如何纠正贸易保护主义,反而只谈自身利益,难免让人质疑谈判的诚意。 其实中方的反制从来不是意气用事,每一步都踩在合规的节点上。对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早在今年 1 月就启动了,完全符合 WTO 规则,所谓的 “提高关税” 也是应国内产业申请的正当救济措施。 中国商务部早就把话挑明,反制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只要欧洲取消不合理限制,中方自然会相应调整措施。可荷兰现在只字不提取消对华电动车关税,也不谈放松芯片管制,反而要求中方 “保障欧美利益”,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逻辑,显然走不通。 眼下的局势很清楚,中欧汽车和芯片产业链早已深度绑定。中国需要欧洲的市场,欧洲更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和消费力,比亚迪计划在匈牙利建厂、大众考虑出售德国工厂给中企的传闻,都说明合作才是共赢之道。 荷兰要是真有谈判的诚意,就该先正视中国企业的合理诉求:取消对华电动车的歧视性关税,停止滥用芯片出口限制,让贸易回归公平竞争的轨道。否则就算谈了也是白谈,毕竟谁也不会接受只保障一方利益的不平等协议。 从车企上门施压到荷兰主动求谈,这 7 天的反转恰恰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可谈判的基础从来都是相互尊重,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却无视对方的损失,这样的 “磋商” 恐怕只会陷入僵局。毕竟中国企业的利益,从来不是可以被随意忽视的存在。 既然想做打手,就得承担代价。中方没必要急着回应,也没必要解释什么。事实会说明一切——在全球化博弈的牌桌上,谁掌握产业链,谁就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信源:中国网

0 阅读:44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