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大家在提起白求恩时,着重宣传的是他有多么的高尚和伟大,但很多人却不了解

如梦菲记 2025-10-19 13:50:59

长期以来,大家在提起白求恩时,着重宣传的是他有多么的高尚和伟大,但很多人却不了解,他为何要抛弃在加拿大的一切,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战场上救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藏在他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里,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的医学世家,按理说这样的家庭背景能让他顺风顺水地成为一名体面的医生。   他也确实做到了,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的胸外科主任,住着带花园的洋房,车库里停着福特轿车,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偏偏在诊室墙上挂马克思画像,给穷人看病从不收钱。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美经济危机改变了很多东西,无数家庭因为贫困看不起病,白求恩看着自己的同行们为了利益拒绝救治穷人,这让他感到愤怒。   他不愿意医生变成只为权贵服务的工具,于是开设免费诊所,组建健康促进会,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局面,但他很快发现,个人的努力在整个体制面前显得那么无力。   1935年他去苏联考察,看到那里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第一次意识到一个社会的进步应该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这次经历让他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也让他开始相信,真正的改变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   第二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主动请缨带队赴前线,在炮火中搭建移动输血站,把鲜血从城市送到战壕,那段时间他见识了战争的残酷,也明白了在极端环境下医生能做什么。   西班牙的经历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视角,他发现战场上最大的问题不是疑难杂症,而是缺医少药和救治不及时,当医疗资源足够时,很多本该死去的人能活下来。   这让他开始思考,医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是在舒适的诊室里给有钱人做手术,还是在最需要的地方用技术挽救更多生命?   就在这个时候,他通过国际活动结识了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告诉他,中国正在进行一场艰苦的抗战,前线严重缺医少药,无数士兵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去。   白求恩听完这些介绍,几乎没有犹豫就决定来中国,因为他在西班牙见过同样的场景,他知道自己的技术在那里能发挥多大作用。   1938年他带着医疗器械和药品来到中国,见到的情况比想象中更糟糕,晋察冀边区的手术室设在破庙里,用木板搭成手术台,点着煤油灯就要开始手术。   纱布绷带用完要清洗晒干反复使用,给战士截肢用的工具竟然是木头锯子和切肉的屠刀,很多伤员本来伤情并不致命,却因为医疗条件太差只能眼睁睁等死。   白求恩没有被这些困难吓退,反而激发出更强的行动力,他把报废的卡车改装成流动手术车,设计便携式急救背包,创造出一套适合战场环境的救治流程。   他不只是自己救人,更重要的是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中国的医生和卫生员,他会把复杂的手术步骤拆解得很细,反复演示,哪怕语言不通也要让大家真正学会。   他创造过69小时内完成115台手术的记录,累到虚脱就靠着墙睡一会儿补充体力,在摩天岭战斗中,日军已经逼近手术室,伤员让他赶紧撤离,他却坚持在敌人到来之前把所有伤员都带走。   正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他的手被手术刀割破,感染了败血症,即使在病床上,他也拒绝将最后的药品留给自己,要求医生优先照顾其他伤员。   白求恩为什么来中国?因为他这一生都在追问一个问题:医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加拿大行医时他看到穷人因为没钱而死,在西班牙战场他看到士兵因为缺乏救治而死,这些经历让他明白,技术本身没有意义,只有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   中国的战场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用自己毕生所学去挽救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生命。   他不是圣人,他抽烟、喝酒、骂人样样不落,但他有一颗真正关心人的心,他无法忍受生命在自己眼前白白流逝,这才是他抛弃一切来到中国的真正原因。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医生的价值不在于治好了多少有钱人,而在于救活了多少本该死去的普通人,这种纯粹的人道主义精神,才是我们今天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河北共产党员——白求恩来华的前前后后……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