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老板20年前借出去700多万都要不回来,20年后他身无分文,当年欠他20

语蓉聊武器 2025-10-19 20:51:54

浙江,一老板20年前借出去700多万都要不回来,20年后他身无分文,当年欠他20多万的小伙得知,主动找上门连本带利还了40多万! 浙江海宁纺织厂的食堂里,孙国新正把切好的土豆倒进沸腾的锅里,蒸汽腾起时,他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那里没有钱包,只有一张叠得整齐的旧发货单,是他前几天整理抽屉时翻出来的。 他现在每天天不亮就到食堂,切菜、炖汤、打扫灶台,一年五万多的工资,要撑起自己和上高中儿子的生活,没人知道,这个满身油烟味的老师傅,曾经是温州皮衣行业的老板。 同一时间,东莞的一家服装加工厂里,夏超前把同样一张发货单铺在办公桌上,对着电脑屏幕里海宁大潮网的联系方式反复确认。 这张单据他带了二十多年,从江苏的批发摊位到山西的玉米地,再到现在的工厂,每次遇到难处,他都会拿出来看看——上面“孙国新”三个字,是他心里一直没放下的牵挂。 夏超前其实已经找了孙国新快两年。 他先回了温州老皮革城,原来的厂房早拆了,变成了亮闪闪的写字楼,打听了十几个老商户,都说“孙老板好多年没消息了”。 厂里的员工劝他:“都过去这么久了,人家说不定早忘了这笔账。” 可夏超前忘不了,当年自己跑了三家供货商都被拒绝,只有孙国新没要欠条,就把二十多万的货赊给了他,还说“有钱了再说”。 孙国新也没忘夏超前,只是这份记忆藏在了心底。 他还记得自己的皮衣厂最红火的时候,八百多平方米的厂房里,五十台机器日夜轰鸣,八十多个工人轮班赶工,每天两百多件皮衣发往全国各地,手里攥着百万现金,出门都是“孙总”前“孙总”后。 可后来服装行业遇冷,七百多万应收账款收不回,资金链断了,厂房门面被拍卖,一夜之间欠了两百万,从老板变成了“负翁”。 为了追债,孙国新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泡面,最后只追回几万块。 妻子因为焦虑患上抑郁症,没几年就走了,他带着儿子回海宁,租了二十平米的小房子,去童装厂钉过纽扣,手指被针扎得满是伤口。 在纸箱厂搬过货,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直到在食堂找到这份活,才算安稳下来。 儿子总劝他把旧发货单扔了,可他舍不得——那是他对“善意”最后的念想。 夏超前的日子也没顺过。 当年从孙国新那里赊的皮衣,因为市场寒流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发霉,连房租都快交不起。 孙国新后来打电话催过两次,听说他的困境后,只说“不急”,这句话让他更觉得过意不去。 后来他辗转到东莞,从摆地摊开始,慢慢开起了小工厂,生意刚有起色,就立刻开始找孙国新。 终于,海宁大潮网的记者给夏超前回了电话,说找到了孙国新的下落——就在当地一家纺织厂的食堂做厨师。 夏超前握着手机的手都在抖,立刻拨通了食堂的电话。 电话那头,孙国新的声音沙哑又陌生,直到他说出“我是夏超前”,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碗掉进水池的声音。 视频通话时,夏超前看着屏幕里满头白发、系着围裙的孙国新,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没过多久,孙国新的银行卡收到了二十万转账,紧接着又一笔二十万到账。 春节前,夏超前开车从东莞到海宁,带了两百多万现金,亲手交给孙国新:“您欠的外债我还了,以后别再累着了。” 现在,孙国新用这笔钱开了家“诚信超市”,收银台旁挂着装裱好的发货单。 夏超前偶尔会从东莞过来帮忙,邻居们听说了他们的故事,都来捧场。 孙国新还在超市宣传栏贴了张剪报——山东临沂的王老汉,二十年前借五万给邻居,后来中风瘫痪,邻居发达后不仅还钱,还雇护工照顾他。 每天守在超市里,孙国新总会对着发货单发呆。 他想起自己当年爽快赊货的样子,想起追债时的艰难,也想起夏超前找到他时的模样,最后总会笑着跟顾客说:“你对别人好,别人总会记着;欠了别人的,不管过多少年,都得还。”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74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