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筑与“村落”的烟火气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校园空间?近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霍姆伍德校区的全新学生中心“The Village”(村落)正式竣工,这座由BIG建筑事务所与Shepley Bulfinch联合设计的地标性建筑,以层叠错落的木结构体量,重新定义了校园公共空间的形态与功能。 作为BIG在美国的第三个学术建筑作品,“村落”的设计从根源上打破了传统校园建筑的封闭感。项目选址于33号街与查尔斯街交汇处,紧邻校园标志性开放空间“The Beach”,1.39万平方米的场地被设计团队构想为“凝聚多元活力的中央会客厅”。BIG创始人Bjarke Ingels在解读设计理念时强调:“最伟大的想法和突破往往产生于课桌之外,我们希望用‘村落’的形态,承载学生活动、兴趣爱好与亚文化的多样性。” 建筑的形态设计堪称对场地与功能的双重回应。面对斜坡地形,设计团队采用四层错叠的矩形木结构模块,不仅实现了四个楼层均可直接入户的便捷性,更通过“小尺度聚合”的布局保持了人文温度。外部的玻璃幕墙将木结构肌理清晰呈现,而每个模块顶部铺设的大型太阳能板,成为项目冲击LEED白金认证的核心支撑——这一认证是全球绿色建筑领域的权威标杆,其评估体系涵盖能源效率、水资源利用等多重维度。内部围绕多层次中庭展开的空间更显巧思:底层食品市场与美食广场构成“烟火核心”,宽阔的共享楼梯串联起休憩区与上层功能空间,阳光经光伏板过滤后透过天窗洒入,与木结构营造的温暖氛围相得益彰。 在功能布局上,“村落”真正践行了“全场景覆盖”的设计初衷。250人容量的表演剧场、200人规模的表演空间与舞蹈工作室、数字媒体中心等设施,沿中央空间错落分布,形成“核心辐射式”的活动网络。更值得关注的是,建筑通过四条路径与周边环境无缝衔接:向北通向活动公区与林荫小道,向南连接美食集市广场,33号街的入口广场则成为查尔斯村与校园的天然过渡,为周边3500余名学生提供了便捷的通行枢纽。校园标志性的红砖小径蜿蜒穿入建筑内部,让这座现代地标与百年校园肌理自然相融。 可持续理念贯穿项目始终。除了光伏供电系统,建筑还配备20000加仑的地下雨水收集池,结合双层玻璃窗等节能设计,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环保体系。这种将绿色技术与空间体验结合的实践,与国际上绿色社区的建设逻辑一脉相承——正如英国格林威治千禧村通过材料优化与系统设计实现可持续目标,“村落”也在尝试以细节创新平衡生态价值与使用功能 。 如今,这座层叠的“村落”已正式向师生开放。中央广场上的快闪展览、沿街步道的流动餐车、室内空间里的社团活动,正逐渐让Bjarke Ingels的设计愿景成为现实。在哈佛艺术博物馆由伦佐·皮亚诺改造、克朗楼由密斯·凡·德罗设计的美国校园建筑谱系中,“村落”以其对多元需求的精准回应,为世界名校的公共空间设计写下了全新注脚。
2800年前英国青铜大锅:铆接工艺制造,不是整体铸造!这件青铜大锅(cauldr
【19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