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子弹竟用塑料造?背后真相让欧美直呼失策!

罗普娱记 2025-10-20 11:33:46

甘拜下风!中国为什么大力发展塑料子弹,反而欧美都是黄铜子弹 黄铜这东西造子弹质地不软不硬,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去的时候,能顺着枪管的纹路走,不会硬生生磨坏枪管,就像给枪管涂了层润滑剂似的,很少出现卡壳的情况,就算放个几十年也不容易生锈变质,长期存着完全没问题,这也是欧美一直用它的原因。 可咱中国的铜资源实在太紧张了,全球铜储量里咱只占3.8%,连零头都不到,可每年要用掉1450万吨铜,占了全球总消耗量的60%。 要知道铜可不只用来造子弹,电网输电、手机电脑里的芯片、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哪儿都离不了铜,民用工业的需求早就排着长队了,要是军事上还一个劲用黄铜造子弹,不光成本高得吓人,还得跟老百姓的日常生产抢资源,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塑料子弹就不一样了,它的核心优势就是轻。就拿常见的9毫米子弹来说,黄铜做的弹壳得有5.8克重,换成专门的工程塑料弹壳,一下子就降到1.45克,重量少了四分之三。 别小看这几克的差距,士兵出门执行任务,身上带的子弹数量可不是个位数。以前带200发黄铜子弹的重量,换成塑料子弹能多带50发,等于火力直接提升了四分之一,在战场上多几十发子弹,可能就能多撑一会儿,甚至扭转战局。 而且士兵负重减轻了,行军打仗也能更省力,比如5公里负重越野的时候,身上少个几百克,体力消耗能差不少,这对保持战斗力太重要了。 可能有人会担心,塑料这东西脆,枪膛里发射时温度那么高,会不会软掉变形?其实这事儿早就解决了,军用塑料子弹用的都不是普通塑料,是特别结实的工程塑料,有的还会嵌一层金属衬套,专门扛高温。 子弹在枪膛里的高温虽然能到几千度,但也就一瞬间,大概0.06秒就射出去了,塑料弹壳根本来不及软化,90%以上的情况都能保持形状不变,卡壳的概率比黄铜子弹还低。 而且这种塑料化学性质稳定,不像黄铜那样容易受潮,存放在潮湿的仓库里也不用担心变质,反而比黄铜子弹更省心。 更关键的是,咱中国造塑料的本事是世界顶尖的,不仅能大量生产,还能造出各种性能达标的特种塑料。像金发科技、道恩股份这些企业,一年能生产巨量的高性能塑料,产业链完整得很,成本也比黄铜低不少。 用塑料造子弹,等于是把咱的制造业优势用在了军工上,不用跟别人抢稀缺的铜资源,还能自己说了算。 反观欧美国家,他们要么本土铜储量多,要么能方便地从智利、秘鲁这些产铜大国进口,资源压力没那么大,而且他们的枪械大多是按照黄铜子弹设计的,换塑料子弹得改枪械生产线,成本太高,自然就懒得换了。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好处,塑料子弹更环保。黄铜冶炼的时候又费电又污染环境,而塑料弹壳生产过程污染小,有的训练用的塑料子弹还能降解,打在靶场上不会留下重金属污染。 部队每年训练要消耗大量子弹,用塑料子弹能省不少能源,还能减少污染,这也是件一举两得的事。 比如有的警校换了塑料训练弹,一年能省几百万的购置费,培训的人还能多40%,安全系数也高了,训练事故都没了。 所以说,中国大力发展塑料子弹,不是因为黄铜子弹不好,而是咱得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选最合适的路。 黄铜子弹的优点咱承认,但架不住铜不够用;塑料子弹的轻便刚好解决了咱的难题,还能发挥咱塑料工业的优势,既减轻了士兵负担,又节省了资源成本,还符合现代战争对后勤轻量化的要求。 欧美有铜资源的便利,自然还在用黄铜子弹,可咱用塑料子弹走出了自己的路,这其实是种基于国情的智慧选择。

0 阅读:61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2
2025-10-20 11:58

子弹头还是金属的呀。

黎明·朝阳

黎明·朝阳

2
2025-10-20 16:15

钢芯塑料皮

用户10xxx26

用户10xxx26

2
2025-10-20 11:44

我小时候也玩过这个子弹,PP弹,打人挺疼

ZJW

ZJW

2
2025-10-20 12:52

无知,法国是欧洲国家吗?

烟雨江南 回复 10-20 17:56
[???][???][???]

大漠孤烟-剑光闪闪

大漠孤烟-剑光闪闪

1
2025-10-20 11:50

塑料子弹重量轻,动能低,抗风阻能力弱

猜你喜欢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