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北京对郑丽文的贺电中,有一段用词特别新鲜:“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郑丽文是国民党史上第二位女性党魁,而且她在党内历来以“我是中国人”的鲜明身份认同著称。 此次贺电也紧随其党主席选举后送达,是北京对郑丽文个人立场和党内新气象的直接回应。 这种“志气、骨气、底气”搭配一出现,舆论一下子就捕捉到了两岸互动里面的新信号。 以往贺电都是集中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推动两岸和平发展,顶多再加一句“民族复兴”或者“造福两岸人民”,但这次明显语境不一样,更偏重情感塑造和心理动员。 这不仅是外交辞令,更想在台湾社会深处发力,把国民党、甚至泛蓝阵营内部的“认同感”重新往“做中国人”的方向聚拢。 “志气”可以理解为民族复兴的追求,是种理想;“骨气”则是在主权、领土问题上的坚持,不妥协,而“底气”更多是指大陆经济、科技实力、国际认可,以及两岸血脉相连的现实基础。 这种三层递进,其实把民族自信和国家利益做了结合,也把对民进党政府的直接批评隐含其中。 北京方面过去几年经常批评岛内当局“丧失民族骨气”,对外“卑躬屈膝”,所以这次在贺电里用正面词汇塑造自己的“主心骨”,是试图构建价值高地。 这种创新表达并非空穴来风,在最近的全国“两会”和大陆涉台政策文件中,已经开始出现类似的论述。 例如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词语变得更加坚定,比如加入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也强化了统一事业与民族复兴的紧密关联。 这其实也是为后续两岸政策定基调,把“中华民族共同家园”这种高度放在战略层级。 从战术到战略,从舆论场到制度设计,都明显要将国民党带回所谓“一中框架”下的对话空间,把政治认同由“九二共识”升级向“做中国人”的共同体认同靠拢,这在郑丽文回电里也做了直接呼应。 她不仅再次强调“口头表达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还用“两岸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来贴合贺电调性。 以前贺电强调的是“反对台独”,现在则把“推进国家统一”与“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一起摆上台面,这实际上是两岸关系议程设置的一次升级,把目标和操作手段直接并列,意味国民党未来在两岸合作、对台社会引导方面,要担起更明显的角色。 尤其是在世界格局大变,台海不稳定风险增加的背景下,大陆官方希望强化岛内的“民族认同”与“共同体归属感”,把口号变为政治动员。 这种战略用语的调整,也会产生不少波澜,首先,岛内蓝绿阵营反应截然不同。 国民党方面多半顺势认可,把“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继续做为两岸合作基础,强调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以及两岸人民最大福祉。 而民进党及其支持者则可能更加警觉,认为北京把统一主轴和身份认同日益紧密地绑定,是对台湾主体意识的挑战。 郑丽文当选后,北京贺电送达时间比以往略有延后,也被岛内一些评论当成政治温度计,国民党能否带动台湾社会对“做中国人”的再次共鸣,还是未知数。 在当前两岸经济、军事、外交多重压力下,北京一方面持续推出融合发展新政,比如首来族优惠、台企台胞同等待遇,还不断在福建等地规划更深的两岸合作路径。 通过军演、“台独”名单曝光等手段施加压力,牢牢掌握两岸主动权,强硬与软性手段混合,正是“志气骨气底气”的话语背景。 这反映了大陆塑造“祖国必然统一”大势的战略定力,并希望吸纳更多台湾各界人士参与交流与认同,推动台海和平新常态。 如果结合实际议程,未来对台工作恐怕会更强调这种“价值唤醒”,尤其是对于台青和基层、经济及文化领域,北京的统战和认同工作要做得更实在。 比如以“做中国人”为追梦圆梦的出发点,邀请台湾青年深化参与大陆发展,也在政策设计里加入民族情感和国家战略双重目标。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是简单三句话,而是北京面对两岸新格局、岛内新局势,对身份认同和政治未来的全新发力方式。 这既为两岸交流设定了新方向,也给国民党提出了更高挑战。 你觉得这套话语能在台湾社会泛起涟漪吗?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我国免去李成钢驻世贸组织代表职务,引起美西方高度关注。据新华社10月20日报
【92评论】【2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