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答中国。”

萧兹探秘说 2025-10-20 12:53:01

“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答中国。” 印尼富商熊德龙这话听着就让人动容,要知道他爹是荷兰人,妈是印尼本地人,按说这基因里跟中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可他偏把自己活成了最坚定的“中国人”。 熊德龙是被一对广东梅州去印尼谋生的熊氏夫妇收养的。老两口开着家小面点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对这捡来的娃比亲骨肉还上心。家里不许说别的话,张口就得是中文,闲下来熊妈妈就给他讲《增广贤文》里的忠孝故事,那些“羊有跪乳之恩”的道理,就这么跟着米面香气一起,融进了他的骨子里。 这哪是养孩子,分明是把中国的根悄悄种进了他心里,没靠血统认亲,反倒靠养育情扎了根。 后来熊德龙做生意发了家,从海绵厂起家,十年工夫就成了印尼响当当的富商。一般人暴富了可能先琢磨怎么享受,他倒好,心里揣着小时候听来的中国故事,1979年直接揣着机票就来了中国。站在天安门广场看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这大男人眼泪哗哗流,说自己总算“回家了”。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他的“报恩”就没停过,前前后后砸进去超过4个亿,全用在给中国建学校、盖医院、修公共设施上,一分钱回报都不要。 光砸钱还不够,他知道文化这东西得靠说靠传。1993年他干脆砸巨资买下美国《国际日报》,逼着这家报社每天开16个英文专版讲中国事儿,靠着跟《洛杉矶时报》这些大报合作,一天就能让240万美国人看到真实的中国。 他这“中国心”还不止体现在出钱出笔上,更成了中印之间的“搭桥人”。从2007年开始,他拉着印尼旅游部在中国各大城市办“印度尼西亚之夜”,后来干脆被正式聘为中印旅游亲善大使。 中国8个省政府请他当经济顾问,22个城市给了他“荣誉市民”的头衔,这些虚职他干得比正职还认真,2014年特意牵线印尼熊氏集团和深圳宝鹰集团合作,把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家装理念引到东南亚,说是企业合作,实则是帮两边搭起生意上的信任桥。 2023年,他还拿到了“广东省友谊奖”,上台领奖时依旧说着那句老话:“我心里一直有个中国梦”。 这年头总有人纠结血统出身,可熊德龙用半辈子证明了,心在哪比根在哪更重要。一对中国养父母的恩情,几句老祖宗的道理,愣是让他把他乡当故乡,砸钱办报搭桥梁,把“报答中国”四个字刻进了日子里。 这种跨越血缘的认同,比那些空喊口号的“亲近”实在多了,也动人多了。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 《海外华媒代表熊德龙:结合时代背景 讲好中国故事》 澎湃新闻 《丘成桐熊德龙获“广东省友谊奖”》

0 阅读:111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