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没那个实力,不要痴人说梦了!” 那会儿这话传出来,不少人心里也犯嘀咕,毕竟那地界的条件,要修北盘江大桥确实邪乎到能把老工程师愁得掉头发。 那地方哪是修桥,简直是在 “天堑上绣花”。北盘江峡谷深不见底,桥面离江面足有 565 米,相当于 200 层楼高,峡谷里的风刮起来能掀翻卡车,喀斯特地貌的山体全是溶洞和裂缝,打个桩都可能直接塌进地下暗河。 西方早有工程师来考察过,回去后直接定论 “这里不可能建高铁桥”,因为既没有现成的技术参考,也没有能扛住极端环境的施工设备,光勘察就得冒着生命危险 —— 咱们的勘测队员得腰拴绳索,在几乎垂直的悬崖上爬来爬去,用洛阳铲一点点探地质,好几次差点被落石砸中。 可中国工程师就认这个死理:别人说不行,咱偏要干成。 2010 年 10 月大桥正式开工,光是解决基础问题就耗了两年 —— 为了让桥墩扎根稳,工人得在山体里打通深达 150 米的桩孔,相当于往地下钻 40 多层楼,还得用特殊混凝土填充溶洞,防止日后沉降。 更难的是主跨钢桁梁的吊装,720 米的跨度得一节节拼起来,每节钢桁梁重 130 吨,从峡谷上空吊过去时,误差不能超过 1 厘米,还得扛住峡谷里忽大忽小的阵风。 后来工程师们想出 “智能温控” 的法子,根据温度变化调整钢桁梁的伸缩量,又用 “岩锚吊索” 把桥面牢牢固定在山体上,这才啃下这块硬骨头。 整整 6 年时间,从勘察到合龙,没一个外国团队愿意接手的活儿,咱中国人硬生生干成了。 2015 年 11 月 19 日大桥合龙那天,航拍镜头里的钢桁梁像一条银色巨龙横跨峡谷,连参与监理的德国工程师都忍不住惊叹 “这是桥梁工程的奇迹”。 2016 年通车后,沪昆高铁借这座桥打通了西南山区的瓶颈,以前从贵阳到昆明得绕山路走一整天,现在俩小时就到,山里的煤炭、水果顺着高铁运出去,老百姓的收入翻了好几番 —— 这哪是 “无底洞”,分明是砸在实处的 “致富桥”。 后来这桥还拿下了詹天佑大奖,成了全球高铁桥梁的标杆,不少当初唱衰的国外专家特意跑来考察,对着桥墩上的技术参数反复研究,再也没说过一句 “不可能”。 其实这事儿早不是头一回了。 从港珠澳大桥到青藏铁路,多少被西方讥讽为 “痴人说梦” 的工程,最后都成了让世界震惊的存在。 不是咱爱较劲,是中国从来不信 “没实力” 的断言 —— 别人有技术壁垒,咱就熬夜攻关; 别人嫌环境恶劣,咱就造适配的设备。就像北盘江大桥的总工程师说的:“天堑挡路,咱就架桥;别人质疑,咱就用事实说话。” 现在再回头看那专家当年的讥讽,反倒觉得挺讽刺。 中国的实力从不是靠别人施舍来的,也不是靠嘴吹出来的,是一锹一铲挖出来、一钉一铆拼出来的。那些被看成 “不可能” 的项目,最终都成了证明中国实力的勋章。 你们说,这种 “痴人说梦”,多来几次又何妨?
什么叫睁眼说瞎话?中国大妈在塞尔维亚电视台说中国女生矮,很多女生都不漂亮,可电
【91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