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闹下去结局可能就是脱钩——中国持续抛美债,中国能从美国买的只有芯片,而美国又不卖给我们,并且层层限制我们,咱们现在又突破了很多技术壁垒,那咱们要美债有什么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美关系这几年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很多人心里都有数,两边越闹越僵,最后八成得分道扬镳,咱们手里那些美债,以前觉得是个宝贝,现在看着倒像个烫手山芋。 道理很简单,你拿着这玩意儿本来是想买点好东西,结果对方把门一关,啥也不卖给你,那留着它干啥? 先说说这美债是怎么来的,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拼命干活,把东西卖到美国去,赚回来一堆美元,这些美元总得找地方放吧,不能塞床底下。 美国国债那时候看着挺好,市场大,随时能变现,利息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当,就这么着,咱们成了美国最大的债主之一,当时的逻辑是,我买你的债,你对我客气点,大家好好做生意,互利互惠。 可现在这套逻辑已经走不通了,美国这几年变了脸,先是贸易战加关税,接着科技战卡脖子,到现在连金融上都开始耍手段,咱们最想从美国买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高端芯片和制造芯片的设备。 手机、电脑、汽车、家电,哪样离得开芯片?可美国偏偏把这条路堵死了,不光自己不卖,还拉着一帮盟友一起封锁。 荷兰的光刻机订单都签了,硬是被施压取消,美国公司想给中芯国际供货,政府发了几十封警告信把路拦住。 更气人的是,美国一边卡着咱们的脖子,一边还指望咱们继续买他的国债,这是什么道理?就好比你欠我钱,我还得继续借给你,但你不许我买你家任何有用的东西,这买卖做得憋屈不憋屈? 关键是这钱放在那儿还不安全,俄乌冲突的时候,美国说冻结俄罗斯资产就冻结了,几千亿美元眨眼间变成废纸。 人家今天能这么对俄罗斯,明天就可能这么对咱们,把钱放在一个随时可能翻脸不认人的地方,这不是投资,这是冒险。 所以这两年咱们一直在减持美债,动作不算激进但很坚决,从峰值到现在,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亏,会不会引起市场震荡。 短期看确实可能账面上有损失,但放长远了看,这是止损,等到两边真撕破脸,想抛都抛不掉的时候,那才叫血本无归。 值得一提的是,咱们这边也没闲着,美国越封锁,国内的研发力度就越大,华为的芯片能自己造了,虽然跟最顶尖的还有差距,但至少证明这条路能走通。 光刻机、EDA软件、半导体材料,这些卡脖子的东西正在一个个被攻克,全国各地建起了一大批芯片工厂,不是简单的组装线,而是真正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链条,这种时候,手里的美债越来越像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还有一点经常被忽略,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变了,以前咱们是世界工厂,靠低价商品赚外汇,现在出口的东西越来越高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板、无人机,这些玩意儿技术含量不低。 咱们现在出口大于进口,不像过去那样依赖美国市场,这种情况下,美元对咱们的意义在下降,美债的价值自然也跟着缩水。 从金融角度看,人民币这几年在国际上的份额稳步提升,跟俄罗斯、沙特、巴西做生意,越来越多用人民币结算,东南亚国家也开始把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 这不是哪个领导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当你的贸易量足够大,你的货币就会有人愿意接受,美元霸权不是天生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撑起来的,现在格局在变,规则也得跟着变。 说到底,中美这场博弈已经不是简单的经贸摩擦,而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美国想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不允许有挑战者出现,咱们只是想正常发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这种结构性矛盾短期内很难化解,脱钩恐怕是迟早的事,既然如此,咱们手里的美债就更没有战略意义了,留着它既买不来急需的技术,又得承担被冻结的风险,倒不如早点腾挪出来,投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当然,抛售美债不能操之过急,毕竟体量摆在那儿,一下子砸出去市场受不了,自己也会受伤,但方向是明确的,就是要逐步降低对美元资产的依赖,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 黄金、其他国家的债券、大宗商品,都可以成为外汇储备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把钱投到国内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上,这才是真正的安全资产。 未来几年,中美关系大概率还会继续紧张,与其抱着幻想等对方回心转意,不如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技术靠自己突破,市场靠自己开拓,金融靠自己布局,等到那一天,咱们真的不需要美债了,也不怕美国的封锁了,到时候牌桌上的局势就会彻底不同,这不是赌气,是战略清醒。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后,中国禁止出口安世中国生产的部件和组件。这就意味着荷兰安
【1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