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汉发生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30岁的女子薛芯因帮助朋友还款,遭遇恶意陷害,深夜被一名陌生男子管某诱骗至偏僻处,并在暴力威胁下遭非礼、勒脖,几乎丧命。幸亏32岁的钟鸣明听到呼救后果断下楼救人,并及时报警、救治。 事情要从薛芯的好心借款说起。薛芯借给了一名在看守所中的男子管某750元,这笔钱的借出本是朋友之间的互助,但管某却将善意转化为恶行。6月4日凌晨,管某以“还款”为名,将薛芯骗到广汉福州路一段的偏僻地方。午夜零点三十分,薛芯开车来到约定地点,管某的真面目瞬间暴露——他不仅非礼薛芯,还在抢夺手机的过程中对她实施暴力,掐住她的脖子,导致薛芯昏迷。手机被抢走,薛芯的生命也陷入危机。 正在此时,住在附近的钟鸣明正在家中休息。突然,他听到窗外传来女性急促的求救声。钟鸣明急忙跑到阳台查看,看到楼下停着一辆黑车,车内有人的身影在挣扎。他迅速意识到事态严重,马上冲下楼,边跑边拿出手机录下视频,以备日后作为证据。到达现场后,钟鸣明看到管某正准备逃跑,毫不犹豫地大喊“站住!”管某见状转身逃跑,钟鸣明未能追上,但他立刻回到昏迷的薛芯身旁,摸了摸她的脉搏,确认她还有气息后,赶紧拨打了110和120请求帮助。直到民警和急救人员赶到,薛芯被送往医院检查,虽然受到了惊吓,但并无大碍,手机也被警方成功找回。 尽管薛芯因惊吓而身体未受重伤,但她心生感激,想要请钟鸣明吃顿饭表示感谢。然而钟鸣明却谦虚地表示:“换谁看见都会这么做,不用放在心上。”钟鸣明的话看似简单,却深刻表达了他对正义的坚守与担当。在这场险境中,钟鸣明没有选择视而不见,而是勇敢地走向危险,成为了这个事件中的关键人物。 法律专家指出,钟鸣明不仅救人及时,还拍照取证,完全符合见义勇为的法律标准。根据《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第三条,公民在非特定义务的情况下主动参与制止犯罪行为的,可以认定为见义勇为。钟鸣明的行为,无疑属于这一范畴。他不仅帮助了薛芯,更通过录视频保存证据,为警方的后续调查提供了关键线索。律师认为,钟鸣明的行为值得社会的高度赞扬,且他完全可以申报见义勇为,如果被认定,还可能获得奖励。 这一案件还涉及到管某的严重犯罪行为。首先,管某通过欺骗手段将薛芯引至偏僻地点,明显具有预谋犯罪的性质。管某的行为显然是经过策划的,他使用了暴力和威胁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薛芯的遭遇使管某构成了强制猥亵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强制猥亵罪是指通过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制发生不正当的身体接触。管某的行为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依照法律,管某可能面临最高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 其次,管某在抢夺薛芯手机的过程中,使用了暴力手段,这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抢劫罪是指以暴力或胁迫手段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管某在薛芯的生死关头采取了暴力手段抢夺手机,这无疑加重了犯罪的严重性。根据该条文,管某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更为严重的是,管某在勒脖时,企图让薛芯失去反抗能力,这一行为极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指的是故意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若管某的暴力行为导致薛芯重伤,甚至死亡,管某可能面临更加严厉的处罚,包括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判决。 这起案件揭示了犯罪分子与见义勇为者之间的鲜明对比,也提醒社会公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依法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从法律角度分析,管某的行为构成了多重犯罪,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钟鸣明则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见义勇为者,他的果敢行动与合理取证的做法为他赢得了法律的认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的生动案例。 在法律面前,管某逃脱不了应得的惩罚,而钟鸣明的勇敢行为将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典范,提醒每一个公民:在法律保护下,见义勇为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
四川广汉发生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30岁的女子薛芯因帮助朋友还款,遭遇恶意
深度程磊
2025-10-20 16:21: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