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回应了荷兰政府干预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运营的事件,强调有关国家应纠正错误做法,停止破坏全球产业链! 安世半导体本来是荷兰的,是闻泰科技花了310多亿人民币把它买下来的。 自打2019年闻泰收购后,安世不仅扭亏为盈,2024年营收已经冲上了147亿人民币,占闻泰整体收入的六分之一。 公司在荷兰和欧洲其他地方雇了五千多名本地员工,五年间光税就给荷兰交了1.3亿欧元。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典型的“带着真金白银去投资,实实在在做贡献”的企业。 但就在今年,安世半导体突然被卷进了风暴中心。 事情的导火索其实是美国。 6月的时候,美方直接给荷兰政府放话,说安世如果继续让中国籍CEO掌舵,就别想拿到美国那边的豁免,不然就要被列进“实体清单”。 这个威胁很现实,美国动不动就用“国家安全”这张牌,对中企搞技术限制,欧洲一些国家也就跟着美国的步调走。 紧接着,9月底美国刚刚出台新的芯片管控政策,荷兰第二天就出手了。 法院直接下令,冻结安世全球30家分支机构的资产,把中方CEO给免了,硬是安插了个外籍独董,还给了人家“一票否决权”。 闻泰虽然手里还攥着100%的股权,但实际上的控制权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分红的资格。 这种做法在欧洲并不多见,等于说花真金白银买来的企业,最后只能干看着别人说了算。 从更大的产业链上看,荷兰和欧洲真的能高枕无忧吗? 答案显然不是。我国不但在稀土冶炼和分离上有绝对优势,全球90%的产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稀土是做高端芯片、光刻机这些东西的命门。 阿斯麦(ASML)是荷兰的骄傲,顶尖的光刻机一年产量有限,关键材料还得看我国供应。 荷兰对中企这么搞,真要撕破脸,欧洲制造业一样受不了。 其实,闻泰科技也没吃哑巴亏,已经通过中荷签过的双边投资协定走法律维权这条路。这种协定本来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 我国相关部门也多次表态,企业在海外被不公正对待,国家会坚定支持依法维权。 现在安世案子已经引起了国际仲裁机构的关注,接下来怎么走,还得看后面的法律程序。 不过,目前官方还没公布更多后续计划。 客观说,安世半导体事件就是一场明面上的政策较量。 美国主导,欧洲跟进,最终目的就是遏制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但现实摆在这儿,全球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荷兰这次的做法,短期内也许能讨好某些盟友,但长期看是伤了自己的产业链和信誉,欧洲不少企业和行业协会其实也很担忧,怕以后外资都不敢来了。 安世半导体这场风波还在持续,但大方向已经很清楚。 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希望有关国家能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短视的算计。 我国企业也要练好内功,走出去的时候更稳、更有底气。 参考:外交部回应荷兰干预安世半导体运营:有关国家应纠正错误做法——极目新闻
就在刚刚荷兰终于认了10月18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突然
【187评论】【1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