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宣布了 据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1日报道,美国参议院进行第11次拨款法案表决,结果依然令人失望——50票赞成对43票反对,未能达到60票的门槛,这意味着美国政府自10月1日开始的"停摆"危机将继续延长。 最受影响的是战备状态:海军"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因油料短缺滞留地中海,陆军第101空降师的实弹训练全部取消,空军F-35机队停飞率升至35%。 更致命的是供应链断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发出警告,若15日内未收到进度款,将暂停F-35的零部件供应。 雷神公司则威胁停止为"标枪"反坦克导弹提供技术维护。这种民营军工企业的集体反制,可能使美军装备体系陷入瘫痪。 驻韩美军司令部内部通报证实,第2步兵师已停止非必要巡逻,板门店共同警备区的执勤时间缩短一半。这种收缩直接导致朝鲜方面试探性动作增加:10月以来,朝军前沿部队越界次数同比激增300%。 更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巡逻架次创下冷战后的新高,而北美防空司令部的拦截效率因预算限制下降40%。 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卡沃利上将紧急致电参议院,警告停摆正在侵蚀联盟信誉。德国已推迟原定于11月举行的"防御者-2025"联合军演,波兰则质疑美国对北约第五条款的承诺。这种信任流失,可能动摇二战以来建立的跨大西洋安全体系。 在亚太地区,日本防卫省悄然启动B计划:加速采购国产隐形战机以减轻对美依赖。菲律宾则重新考虑是否允许美军使用巴拉望岛基地。台湾防务部门更陷入两难——既担忧美军支持可靠性,又不敢公开表达忧虑。 中国火箭军在进行沿海演习时,首次模拟了对关岛安德森基地的打击方案。俄罗斯则将在11月举行"格罗姆-2025"核演习,规模为近十年之最。更值得关注的是,伊朗革命卫队向委内瑞拉派遣了军事顾问团,这是首次有迹象显示中东势力直接介入美国后院。 朝鲜劳动党中央军委的会议记录显示,金正恩亲自指示"抓住战略窗口期"。平壤正在加快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准备,可能在美国政治真空期进行挑衅。这种连锁反应,印证了美国全球威慑体系正在出现裂缝。 危机中浮现出改革契机,陆军参谋长乔治上将力推"瘦身计划",建议永久裁撤30%的海外基地。海军作战部长则主张加速无人舰艇部署,降低对昂贵有人平台的依赖。这些被迫的调整,可能意外推动美军转型。 但阻力巨大。军工复合体游说团队正在国会山全力阻挠任何结构性改革,雷神公司CEO海斯甚至威胁将生产线转移至海外。这种利益集团的反扑,使危机解决更加复杂。 参议院未能达到60票门槛的根本原因,是民主共和两党在"国防预算民生化"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民主党要求将航母建造资金部分转用于儿童营养计划,共和党则坚持"纯粹国防预算"。这种价值观冲突,已超出普通政治博弈范畴。 更严重的是指挥链危机,根据法律,停摆期间总统仍为三军统帅,但经费冻结使命令执行陷入困境。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上将面临两难:执行命令可能违法,不执行则构成抗命。这种宪法灰色地带,正在考验美军法治传统。 当前停摆已超越1995年克林顿政府时期的21天纪录,且背景更为复杂。当时美军面临的是苏联解体后的战略空窗期,而今却要同时应对中俄朝伊四大挑战。兰德公司的兵棋推演显示,若停摆持续至11月,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威慑力将下降至危险水平。 与2013年停摆相比,此次危机发生在美军装备更新换代的关键节点。F-35 Block4升级、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建造、B-21轰炸机量产等战略项目全部停滞,这种延误可能造成代际差距。 停摆的冲击波正从军事领域蔓延至民生安全。国土安全部75%的雇员休假,边境巡逻队人手不足导致非法越境激增。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空中管制员大规模请假,单日航班延误突破1万架次。 更隐蔽的是网络安全风险。国家安全局的威胁监控中心仅维持30%运转,微软公司报告称国家黑客组织正利用此窗口期加强攻击。这种全方位漏洞,使美国陷入"外防失效、内控失序"的复合型危机。 11月1日美军将面临薪资断发,11月15日国防供应商集体催款,12月1日新财年预算谈判启动。这三个时间点构成连环危机。 特别要关注军事部署的不可逆损失。若"里根"号航母错过亚太部署窗口,美国将失去2026年上半年制衡南海的关键力量。 第11次表决失败不仅是一场政治闹剧,更是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压力测试。当美军士兵开始担忧薪资发放时,超级大国的威慑光环正在消散。这种内在损耗,比任何外部挑战都更具破坏性。 历史将证明,最坚固的国防不是航母的数量,而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质量。当政治机器生锈时,再锋利的军刀也会卷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美参议院第11次表决拨款法案仍未通过 政府“停摆”持续 人民日报2025-10-21 09:03北京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