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恩曼斯紧急致函众议院,为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的决定辩护,称原因是企业商会的几个人瞒着自己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根本和自己无关也和荷兰政府无关。显然,发现自己闯了这么大的祸之后,相关人员开始甩锅了。 这事得从 9 月底的一纸部长令说起。9 月 30 号,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发布命令,要求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全球 30 个主体,在一年内不准动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等于直接冻结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更狠的是第二天,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没开庭就暂停了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的执行董事职务,还把中方控股的股份全托管给了独立第三方,闻泰科技一夜之间丢了对这家核心子公司的控制权。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企业,它是闻泰科技 2018 年花 332 亿元从恩智浦手里买来的优质资产,专注于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稳居全球前列。 被中方收购后,安世不仅在 2024 年还清了所有债务,业务规模还持续扩大,到 2025 年上半年,光是它贡献的营收就占了闻泰科技的三成以上。荷兰当初能同意这笔收购,看中的就是中方资本能给企业注入活力,可短短几年就翻脸不认人,这操作本身就透着蹊跷。 真正的导火索藏在美国的出口管制里。2024 年 12 月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 “实体清单”,2025 年 9 月美国又出台 “穿透规则”,规定被实体清单公司控股超 50% 的企业都要受限制,安世自然被卷了进来。 荷兰作为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重要盟友,显然是想顺着美国的意思施压,可又不想直接背上 “干预市场” 的骂名,于是搞出这么一出强制接管的戏码。刚开始可能觉得能拿捏住局面,没承想后续的反弹来得又快又猛。 闻泰科技 10 月 12 号的声明直接戳破了荷兰的借口,直言这是 “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还点出安世的荷兰籍高管借着 “合规” 名义夺权,诉求和政府指令高度联动,本质就是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 这番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安世的运营权被托管后,荷兰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先慌了神 —— 安世的功率器件是汽车电子的核心部件,一旦供应链中断,大众、宝马在欧洲的工厂都得停产,这可是直接砸荷兰人饭碗的事。 内外压力一叠加,卡雷恩曼斯就急着撇清关系了。10 月 14 号的信函里,他把责任全推给 “企业商会的几个人”,说自己是被蒙在鼓里的受害者。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没有政府背书,一个商会根本没权力冻结跨国企业的全球运营,更不可能让法院如此迅速地做出股权托管决定。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反而暴露了荷兰政府在 “讨好美国” 和 “保住本土产业” 之间的左右为难。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政府内部的混乱,接管命令是经济事务部发的,法院是司法系统的,现在部长说自己不知情,等于把司法系统也架在了火上。 欧洲媒体都在追问,到底是谁给了商会这么大权力?所谓的 “冲动决定” 有没有受到美国的暗中授意?可这些问题至今没人能给出明确答案。安世半导体的荷兰员工也人心惶惶,大家担心企业被政治裹挟后丢了国际订单,毕竟中方股东手里握着大量亚洲市场的资源。 短短半个月,荷兰就从 “强势接管” 变成 “仓皇甩锅”,这场闹剧的核心其实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想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又怕伤到自己的经济根基;想拿企业当筹码,又没本事扛住后续的连锁反应。 卡雷恩曼斯的信函与其说是辩护,不如说是无奈的妥协,可这种把责任推给 “几个人” 的做法,只会让荷兰在国际经贸领域的信誉打折扣 —— 毕竟没有哪家外资企业愿意投资一个 “政府说翻脸就翻脸,出事就甩锅” 的市场。 荷兰的野蛮封杀,中企的强硬抗议,中方的有力回应,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我们期待着,荷兰能早日认清形势,改正错误,给中企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否则,等待它的,必将是中方坚决的反制,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 信源:观察者网
荷兰这波操作,纯属白忙活一场!安世中国直接官宣“单飞”,不听荷兰总部的了,这反击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