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杨振宁7岁就住进

不破不立人 2025-10-22 00:52:45

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杨振宁7岁就住进清华园,父亲杨武之当时就在清华任教,科学馆的书香早就刻进了他心里,后来他拿着庚子赔款的资助留美深造,35岁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了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但心里始终装着故土。 2003年他毅然放弃美国优渥待遇回归清华园。那时他已81岁高龄却坚持全职工作。他将清华支付的百万年薪悉数捐出,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资助学者交流。 诺贝尔奖奖金在1957年价值4万美元。这笔钱在当时能在纽约买下整栋别墅。他全部赠与母校清华购置科研设备,自己至今住在清华分配的普通公寓里。 他的书房堆满学术资料和手稿。一件毛衣穿了十几年袖口都已磨破。学生送来新衣他转手就捐给贫困山区。这种朴素作风令人动容。 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理论震撼科学界。他与李政道的突破性发现改写物理教科书。这项成就让华人科学家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他亲自为本科生讲授基础物理课。百人教室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学生说他讲课既深刻又生动,总能点燃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 九十高龄仍坚持每天到办公室工作。他推动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亲自指导青年学者选题。他常说要把最后的光和热献给祖国。 对比当下某些明星千万片酬,科学家收入显得如此微薄。但正是这些人撑起民族的脊梁。他们用智慧与奉献照亮国家前行的道路。 杨振宁基金已资助三百余位学者。这些受益者中多人成长为学科带头人。他总说能看到学生超越自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他的爱国情怀源自父亲杨武之教诲。那位数学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祖国科学事业。这种家国情怀在两代人之间薪火相传。 如今百岁老人最牵挂的还是人才培养。他建议设立"强基计划"培育基础科学苗子。他认为中国的未来在于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 我们应当铭记这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他们用知识改变国家命运,用品格树立精神标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永远传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杨振宁 杨振宁,翁帆 杨振宁诺奖 诺贝尔奖 物理诺贝尔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不破不立人

不破不立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