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大家表示。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整个联合国家可能因此而艰难。成员国拖欠联合国的费用太多了,已经高达7.6 亿美元,这可以说是个惊人的数字。但是这一欠债不还的现象是非常普遍。其中以美国为首的大型国家,手上钱是不少,就是不肯拿出来缴纳联合国所欠的费用,导致联合国产财支出非常的困难。如果这样支持下去,这样可能会为此而破产。 拖欠会费不是新鲜事,早几年就积累起来。联合国预算基于成员国GDP评估,美国作为最大经济体,分摊比例最高,达22%。但美国国会经常延迟批准付款,理由包括对联合国效率不满或国内预算争执。这导致组织从年初就出现现金流问题,2025年9月底,只收到66.2%的年度评估款。 古特雷斯强调,这种情况让联合国无法正常运转,招聘冻结、岗位裁减成为常态。2026年预算提案显示,总额降到29亿美元以下,意味着砍掉2681个职位,返还3亿美元信用给成员国。这不是小调整,而是被迫节支,影响从总部到外地办事处的每个环节。大国拖欠还带来连锁反应,小国看到大国不缴,也跟着效仿,加剧恶性循环。 美国欠款问题根源在国内政策。特朗普时期就开始质疑联合国价值,拜登政府虽重返多边主义,但国会共和党控制下,付款法案屡屡卡壳。2024年,美国拖欠高峰时达10亿美元以上,虽然部分补缴,但2025年又积累新债。 古特雷斯没回避责任,直指大国利用地位回避义务,导致整个系统资金链紧张。联合国维和部队分布全球,预算短缺直接影响士兵补给和任务执行。比如非洲和中东的行动,本来就需要稳定资金,现在被迫缩减规模。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履行承诺,但响应寥寥,这让财政危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除了美国,其他大国也有拖欠记录。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因经济衰退欠费,伊朗因制裁无法支付。但美国作为领导者,欠款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联合国章程规定,会费拖欠两年以上可丧失投票权,但实际很少执行,因为大国地位特殊。 这规则漏洞让拖欠成常态。古特雷斯在报告中列出数据:2025年初赤字1.35亿美元,如果继续,未支出比例可能升到20%。他警告,破产不是夸张,组织可能暂停非核心活动,甚至影响全球和平努力。这消息传出后,国际媒体广泛报道,但成员国行动缓慢,问题悬而未决。 财政危机还暴露联合国结构性问题。预算依赖会费和自愿捐款,但会费占比80%以上,一旦拖欠就瘫痪。古特雷斯推动改革,如精简行政、数字化管理,但这些治标不治本。核心是成员国责任感缺失,大国优先国内利益,忽略国际义务。 美国国务院多次表态支持联合国,但实际付款取决于国会拨款周期。这让秘书长位置尴尬,只能反复呼吁。2025年10月发布会后,古特雷斯继续在社交媒体和信件中敦促补缴,但效果有限。危机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穷国项目首当其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