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收费反制生效!美国一邮轮为拒交1167万港务费,取消挂靠中国港口。一艘名为

诸葛利剑 2025-10-22 16:35:56

船只收费反制生效!美国一邮轮为拒交1167万港务费,取消挂靠中国港口 。一艘名为“RIVIERA”的美国豪华邮轮,原定于10月15日停靠上海港口,却在最后关头转向韩国釜山。原因很简单:它拒绝支付中国对美船舶新征收的约1167万元特别港务费,这起事件背后,是中美两国自10月14日起正式生效的港口费互征措施,标志着双方在航运领域的博弈进入实战阶段。 RIVIERA邮轮属于欧西亚品牌,由诺唯真控股公司运营,载客1250人。原计划10月15日到上海港,但总部决定改道韩国釜山,避免支付中国新征收的特别港务费。中国从10月14日起对美资船舶收费,针对美资持股超25%的船只。RIVIERA符合条件,净吨位约3万吨,每净吨400元,算下来约1167万元。这笔钱占单航次收入大头,公司高层评估后选择绕开。 事件源于美国4月对华造船业调查,加收中资船舶费用。中国措施覆盖全球美资船舶,美资如贝莱德掌控部分集装箱吞吐量,企业得选放弃控制或掏钱。邮轮业成本敏感,跨洋航线每次停靠费用高。其他船只如皇家加勒比的海洋光谱号也在权衡缴费或改线。RIVIERA从西雅图出发,途经阿拉斯加和日本,本该在上海停靠,但直接去釜山,导致乘客行程乱套。 收费政策实施后,航运企业调整计划。皇家加勒比邮轮申请豁免获批,继续中国航线。油轮和干散货船影响更大,单航次费用比例可达80%,船东计算运价可能上涨。国际联盟如地中海航运和马士基更换跨太平洋船舶,用非受影响的类型。赫伯罗特拆分路线,避开特定港口。这些变动造成短期船只紧缺,市场抢船和运价波动。 中长期,行业减少美资依赖,转移所有权或建造来源。中国政策豁免本土建造船舶,吸引合作,上海当局处理邮轮申请,体现灵活。美国贸易办公室规则不清晰,业内批评多。RIVIERA事件显示贸易规则重塑,保护主义遇上回应,成本利益定方向。博弈中,规则方有优势。到2025年,航运业持续变动,邮轮公司报告业绩,转移焦点到节约成本。哈里·索默领导诺唯真公司,讨论舰队扩张,确保亚洲运营稳。 中美航运费互征从今年4月美国启动301调查开始,美方以恢复本土造船竞争力为名,对中国船舶、海事和物流加费。半年后,中国对等回应,针对五类美国船舶:美资所有、运营、持股超25%、悬挂美国旗或美国建造。规则设计精准,覆盖全球航运中美国资本影响的部分。数据显示,美资财团控制全球近10.4%集装箱吞吐量,这让企业陷入两难。 RIVIERA作为首例,载客1250人,隶属诺唯真控股,取消上海后乘客投诉多。另一巨头皇家加勒比的海洋光谱号评估中,考虑缴费或调整。邮轮行业成前沿,因为长途航线成本高,一艘8万吨船舶首年单次费可达3200万,且逐年增。改道韩国、日本或东南亚更划算。三十年前银河号事件,中国货轮因美制裁滞留公海,显示当时被动。现在中国通过立法反制,转变为主动。 中国今年3月国务院颁布反外国制裁法规定,可禁止进出口活动作为工具。10月修订国际海运条例,为反歧视措施提供依据。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反映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角色深化。中美互征影响超邮轮,报告显示对中国油轮和干散货船冲击大。美资VLCC单航次费用占运费80%,集装箱船32%。短期航线可能抢船和波动,中长期加速去美资化。 国际船东调整,如双子星联盟用非中国造船舶,赫伯罗特拆分规避美国港。这些是成本敏感的写照。中国措施留余地,对本土船厂建造或修理船舶豁免,保护国内业并吸引合作。上海交通委申请邮轮豁免,显示灵活。美国USTR规则浑浊,无清晰缴费指引。若美方强硬,美国资本航运资产或边缘化;若谈判,需评估301调查代价。 RIVIERA事件不只是航线变,更是规则重构缩影。贸易保护遇对等反制,成本天平定航向。博弈无绝对赢家,但掌握规则一方驾驭风浪。最新报道显示,事件后更多船只受影响,如两艘马士基集装箱船也改道釜山。挪威邮轮控股表示正评估亚洲行程,乘客反馈显示不满情绪高。 韩国釜山港短期受益,吞吐量增,但长期看全球供应链或重组。中国政策针对美资,但欧洲和亚洲船东多获豁免,继续正常运营。行业专家指出,这可能推高全球运费,影响消费者。哈里·索默在投资者会议中提到,公司优先乘客体验,但贸易摩擦加剧挑战。2025年10月事件刚发酵,观察家预计谈判可能重启,避免升级。

0 阅读:94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