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瑜的肠子都悔轻了,郑丽文以九二共识为锚点当选国民党主席,本是蓝营重整两岸论述的关键节点,他却选择了避而不见。 韩国瑜的沉默从来不是偶然,更不是简单的政治观望,那里面缠绕着的人情债、小圈子的绳结,还有自己扯不清的立场乱麻,早把他捆得动弹不得。 郑丽文以“九二共识”为锚点、喊着“我是中国人”当选国民党主席那会儿,蓝营里多少人盼着有人站出来搭把手,把两岸论述的盘子重新支棱起来,可他偏要躲在后面,这一躲,就把自己往困局里又推了一步。 先说说那笔不得不还的人情,这事儿得追溯到他还没翻红的日子,当年韩国瑜脱离政坛好些年,几乎快成了政治边缘人,是郝龙斌在他最需要机会的时候递了橄榄枝。 郝龙斌当台北市长那阵,台北农产公司总经理的位置空着,他听了推荐二话不说就聘了韩国瑜。 韩国瑜自己也争气,那段时间郝龙斌半夜去农产公司查岗,总能撞见他在,把农产品供需、农民权益和员工福利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段经历后来也成了他竞选高雄市长的底气之一。 后来韩国瑜遭罢免,也是郝龙斌站出来力挺,说“没有韩国瑜,国民党没有今天”,还拍着胸脯保证他能做好高雄市政。 在政治圈里,这种“雪中送炭”的恩情比高利贷还难缠,郝龙斌和郑丽文在党主席选举里本就不是一路人,韩国瑜要是公开支持郑丽文,等于直接打了恩人耳光,以后在党内根本没法立足。 这笔人情账就像贴在他身上的膏药,撕下来疼,带着又碍事,只能用“不表态”这种最被动的方式慢慢偿还。 再看那小圈子的捆绑,赵少康这群人早把路给堵死了,郑丽文当选后,赵少康憋着一股气,公开叫板要她“消除亲中力量”,还一口咬定“大陆介入选举”,把批评他的人全归为“红统名嘴”,那架势就是要跟“亲中”路线划清界限。 可韩国瑜和赵少康的交集早就撇不清了,2025年赵少康办反罢免造势晚会,韩国瑜特意赶去站台,跟卢秀燕等人一起号召支持者投反对票,那场晚会主办单位说来了8000人,场面不算小。 在国民党的小圈子里,立场就是通行证,赵少康这群人摆明了不待见郑丽文的两岸主张,韩国瑜要是敢站出来支持郑丽文,等于直接脱离圈子,以后想找盟友、要资源都没门路。 国民党向来有“勇于内斗争抢好处、怯于御外开疆辟土”的毛病,这种小圈子的捆绑就像捆仙绳,看似给你靠山,实则把你锁得死死的,哪容得下你自己选方向。 最核心的还是立场那道坎,他自己早就把路走分叉了,郑丽文能当选,靠的就是把“九二共识”喊得响亮,反复强调这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还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不该加入国民党”,这波操作直接拉拢了深蓝的黄复兴党部,票数比第二名和第三名加起来还多。 而且民调也站她这边,美丽岛电子报9月的数据显示,七成受访者都接受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中华认同”,显然“中国认同”在台湾正在回温。 可韩国瑜呢,早就悄悄往亲美路线上靠了,2019年他访美时就说过“台湾‘国防’靠美国,科技靠日本,市场靠大陆”,这话当时就引了不少争议。 到2025年更直接,跟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见面,对方张口就说“台湾是与日本共享基本价值观的国家”,他全程没反驳,这态度明眼人都看得懂。 要知道他当年当选高雄市长时,明明说过“九二共识是两岸互动的定海神针”,还计划建“两岸工作小组”,前后对比简直像两个人。 这种立场的撕裂可不是小问题,2020年他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就是因为面对香港事务闪躲回避,被批立场模糊,最后以悬殊差距惨败,连台北的“知识蓝”都不肯投他票,现在又犯同样的毛病,只能说是老问题改不了。 其实他不是没机会,2025年1月的民调显示,还有48.4%的民众满意他的表现,20-24岁的年轻人里有五成八对他有好感,感情温度达到55.26度,这说明民众对他还没彻底失望。 可他偏要把一手不算差的牌打烂,被人情牵着鼻子走,被小圈子捆着胳膊腿,连最该明确的两岸立场都含含糊糊。 国民党这些年在两岸问题上总是摇摆,一会儿说“亲美友日和陆”,一会儿又不敢提“中国认同”,结果把自己的基本盘都晃散了。 郑丽文的当选本是个机会,证明喊出“九二共识”和“我是中国人”能赢民心,可韩国瑜愣是没接住。 他身上这堆麻烦事儿,本质上也是国民党沉疴的缩影——大老们吝于交棒,年轻人难出头,遇事先算人情账,再看小圈子脸色,唯独把民众最在意的立场丢在一边。 2018年他靠“货出去、人进来”的务实主张赢了高雄,2020年就因为立场模糊输了大选,2025年好不容易靠立法机构的表现拉回点好感,又在郑丽文这事上掉了链子。 那些支持他的人,当初爱的是他“一瓶矿泉水打天下”的接地气,盼的是他能把两岸和平的话说明白,可现在看,他还是没逃过党内那套算计。
郑丽文提访问大陆后,民进党提出限制条件,郭正亮一句话亮了郑丽文刚坐上国民党主
【49评论】【8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