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扎堆投简历,岗位多得像超市促销,可为啥还是找不到对口工作? 金秋十月,高校招聘会一场接一场,浙江传媒学院、江苏理工学院这些学校,一天就摆出几万个岗位,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请来几十家世界五百强,江苏理工学院直接放出八千多个职位,学生跑来跑去,简历一张接一张地投,看着机会不少,可很多人投完就没了下文。 岗位是多了,可学生和企业对不上,大部分岗位还在制造、新能源、护理这些老行当,可现在大学生里,学人工智能的、搞跨境数据的、研究养老科技的,没几个,江苏理工学院那八千个岗位,六成以上是制造类的,明年毕业的学生,十二个人里才有一个学智能制造的,专业和岗位不匹配,再怎么努力也白搭。 学校也想帮点忙,有些地方开了简历优化的课,教你怎么改格式,怎么写自我介绍,可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学生最发愁的不是没简历,而是不知道该挑哪个岗位,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他们更需要知道行业里都在做什么,公司到底想招什么样的人,自己能干哪些活,光改简历,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德国那边不一样,学生大二就进企业干活,边学边做,毕业就能直接上手,国内呢,企业来一趟,摆个摊,聊几句就走,企业说不是招不到人,是招不到一来就能干、懂我们技术的人,这不是学生懒,是学校教的和企业要的对不上。 教育部现在推产教融合,让学校和企业一起设计课程,但真正做起来的不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有个新办法,企业出题目,学生做项目,最后企业跟老师一起打分,南京大学跟一家AI公司合开课,学生选了课就等于有了实习机会,这种做法虽然小,可比开一百场招聘会都管用。 秋招季人多热闹,但关键还是得看准方向,岗位再多,要是跟自己的本事对不上,投了也白投,学生要的不是更多招聘会,而是一条能走通的路,知道自己该往哪走,该怎么走,走到哪儿能站得住,教育和产业要是还各干各的,再好的机会也会从手里溜走。求职难度
毕业生扎堆投简历,岗位多得像超市促销,可为啥还是找不到对口工作? 金秋十月,高
能工智人
2025-10-22 20:55:14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