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近出了个“卷尺哥”,特别火。这人干啥的呢?就是整天拿个卷尺在街上转悠,到处“找茬”——比如量量这个坡道是不是太窄了,拍一拍那棵树是不是挡了道,或者看看哪个井盖松了。他还把这些都拍成视频发上网,足足有一千多条,网友都戏称他是“多管局局长”。 最有意思的是,他前脚刚量完拍完,没过几天,这些问题还真的就被整改了。这种“他在前面量,市政在后面改”的默契,被大家称为一场市民和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 要我说,这事儿能成,两边都得给力。 一边是“卷尺哥”这样的普通市民,是真上心,真较真。他不是啥督查员,就是个热心肠。两年来一直坚持,不只是发现问题,有时候还自己分析原因,甚至给出整改建议。这种把城市事当成自己家事的态度,特别可贵。城市那么大,总有些细节容易被忽略,就需要这样爱“管闲事”的移动探头。 另一边,更关键的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管理机制是真高效。你别以为是“卷尺哥”红了才有人专门盯着他处理。根本不是,人家深圳早就搭建好了一个叫“@深圳-民意速办”的超强平台,整合了500多个渠道,老百姓反映问题像网购一样方便,还能“加急”。所以才能出现48厘米的窄坡道很快扩宽到70厘米,挡路的树三天内移走这种事,平均5天多就能办结,这个速度确实牛。 所以你看,“卷尺哥”的火,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他的个人热忱,正好碰上了一个愿意听、而且动作快的城市管理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城市人民建”,老百姓敢较真,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这样的“双向奔赴”多了,城市才会在细节处越来越贴心。你觉得你所在的城市,需要这样的“卷尺哥”吗?
我有个朋友,曾经在深圳和两个女孩一起合租单间,愣是啥事没发生。我问他,你难道
【1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