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刚上位,朝鲜又试射导弹! 10月21日刚敲定内阁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第二天就收到了朝鲜送上的“见面礼”。10月22日上午8时10分,朝鲜在黄海北道中和郡发射的多枚短程弹道导弹,精准落在了东北亚地缘政治的敏感节点上。 这一军事动作像是朝鲜给地区新势力格局递上的一份“态度说明书”。 而高市早苗的回应中却只是确认“没有导弹落入专属经济区,也没有损失报告”,丝毫不见她任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时的强硬。 这种收敛不是没原因的,这位三次参选才登顶的首相,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推进日本军事解绑,而朝鲜的导弹恰好在她需要稳定开局的时刻升空。 如果此时强硬回击,不仅会打乱她的施政节奏,还可能让美国借机加速推动美日韩军事协同,把日本更深地绑进地区对抗的漩涡。 日本这边态度微妙,韩国的动作倒更耐人寻味。朝鲜试射几小时后,韩国总统李在明就在社交平台发文祝贺高市早苗当选,还主动提议借APEC峰会契机见面。 要知道,这是李在明6月上任后朝鲜首次导弹试射,按常理该强硬表态的韩国,反而递出了橄榄枝。 这背后藏着韩国的两难:一方面,李在明竞选时承诺“以经济合作换半岛缓和”,不想刚上台就破局;另一方面,美国正逼着日韩强化军事联动,韩国不敢真的和日本把关系搞僵。 这种想缓和又被推着对抗的矛盾,恰恰被朝鲜精准捕捉到了。 朝鲜选在这个时间点动手,算准了地区力量的“空窗期”。除了日本新政府刚起步、韩国政策没落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有一周就要来韩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论坛。 原本美国想借着峰会巩固美日韩同盟,结果朝鲜用一场导弹试射,把“半岛安全”强行拽成了核心议题。 这招“议程绑架”很对朝鲜的路子,毕竟2018年美朝峰会前,它也用类似方式逼着美国坐到谈判桌前。这次更不一般,朝鲜的底气早不是孤军奋战。 10月9日,中俄专机先后降落在平壤,中国总理的到访是16年来头一次,俄罗斯则由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带队。 短短一个半月里,中朝高层已经三次互动,从经贸合作到战略沟通都聊得透彻。 俄朝的合作更实在,2024年签了条约把关系拉到同盟级别后,朝鲜送炮弹帮俄罗斯应对战场需求,俄罗斯则给技术和经济支持,建桥、恢复航线这些实在的合作都在落地。 有了这两层支撑,朝鲜根本不怕制裁加码,试射导弹时自然更有底气。 导弹本身传递的技术信号也藏着深意。韩军方说大概率是“火星-11”系列,这种导弹能打500公里,带的弹头重量堪比一辆小型轿车。 但真正关键的不是这些参数,而是背后的技术突破。今年9月,金正恩盯着完成了最后一次固体燃料发动机测试,这种技术能让导弹发射准备时间从几小时缩到十几分钟,还能藏得更隐蔽。 美日韩之前建的导弹预警系统,反应时间一下被压缩了大半,等于戳破了他们的防御底气。 更别提10月初阅兵式上亮相的“火星-20”洲际导弹,射程能覆盖美国本土,这次短程试射更像是在为后续的大动作热身。 美国的处境这会儿有点尴尬。布林肯本来想借访韩推进美日韩导弹预警情报共享,结果朝鲜一出手,让这个计划成了“双刃剑”。 推进得太急,会把韩国彻底推到对抗前线,违背李在明的竞选承诺;推进得慢,又显得美国罩不住盟友。 另外,朝鲜9月刚释放愿意和美国对话的信号,前提是“别再提弃核”,现在试射导弹,等于逼着美国在“坚持原有立场”和“重启对话”之间做选择,布林肯的访韩行程一下多了不少变数。 中国的态度保持了一贯的稳定,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说“立场和政策没变化,没有新的评论”。这种表态看似平淡,实则是在给局势降温。 作为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地区重要力量,中国的立场直接影响着半岛的走向。 16年来首次总理访朝,既体现了对朝鲜的支持,也暗含着希望局势可控的考量,毕竟没人想看到东北亚陷入“行动-反制”的恶性循环。 有网友说这是朝鲜在“给新玩家立规矩”,其实倒不如说是在测试地区力量的新平衡。 高市早苗的日本想军事解绑,李在明的韩国想左右逢源,美国想强化同盟,而朝鲜用导弹划出了自己的底线。 各方的反应没有激烈对抗,反而透着互相试探的谨慎,这或许就是半岛局势最真实的模样,谁都不想打破平衡,但谁都想占据主动。 信息:韩方称朝鲜向半岛东部方向发射导弹 中方回应 2025-10-22 15:36·中国新闻网
日本首相刚上位,朝鲜又试射导弹! 10月21日刚敲定内阁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波览历史
2025-10-23 10:56:14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