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如何领先美国的
纽时文章。图二,2013年以后美国新建了2个反应堆,中国建成13个,在建33个。2030年,中国核电产能将超过美国。
中国最终目标是成为全球核电技术的供应者,跻身少数几个能设计并出口这类最复杂人类机器的国家行列——目前仅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和韩国位列其中。
特朗普希望2050年美国核电翻4倍,并非不重视,想要新一代核电站技术、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向海外出口能源。但中国仅需五到六年即可完成一座反应堆的建设,而西方国家平均需要十年以上。本世纪美国仅建成两座反应堆,位于佐治亚州韦恩斯伯勒的沃格特尔核电站耗时11年,耗资高达350亿美元。
《自然》文章指出,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如何变得如此擅长发展核电——以及美国是否还有机会迎头赶上。图三,美国核电建设成本大幅上升,每瓦成本15美元。而中国却相比2000年以前下降一半,每瓦成本1.67-2.58美元。
核电技术非常复杂,反应堆压力容器——即原子分裂发生的核心部件——由厚达10英寸的特殊钢材制成,必须能够承受数十年的辐射轰击。该容器被安置在一个巨大的安全壳穹顶内,穹顶通常有三层楼高,直径与美国国会大厦穹顶相当,由钢筋混凝土构成,以防止危险物质泄漏。整个系统还需要数千英里的管道和电线,所有部件都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
中国三家国有核电开发商可获得政府担保的低息贷款,用于建设新反应堆,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融资成本可能占到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中国政府还要求电网运营商以优惠价格购买一定比例的核电。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核电企业只专注于少数几种反应堆类型,并反复建设。这使得开发商能够“不断优化施工流程”,是“高效扩张的关键”。“这意味着你可以简化许可流程,精简供应链。”
中国政府有明确的全国核电扩张目标,因此企业可以放心投资本土工厂和专业的工程队伍。在上海附近的一个大型基地,巨型反应堆压力容器正在持续锻造,随时准备运往新项目,无需等待。专业焊工团队也能从一个工地无缝转移到下一个工地。
美国私营开发商不断尝试新的反应堆设计,需要不同的部件,带来了新的复杂性。美国核电业因缺乏可预测性而逐渐衰退。
中国快节奏的核电发展,只是其更大目标的序曲:主导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已在巴基斯坦建成6台核电机组,并计划出口更多。
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美国发明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却眼睁睁看着中国把这些技术做大,如今还掌控了全球市场。
保守派智库“国家利益中心”总裁保罗·桑德斯说:“我们也许能说服部分盟友不买中国反应堆,但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能源需求在增长。如果美国没准备好,我们就无法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