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竟然又要割韭菜!苹果8条产线终于是从中国搬到了印度,结果印度拿出1961年法

史记越玉门 2025-10-24 11:18:34

印度竟然又要割韭菜!苹果8条产线终于是从中国搬到了印度,结果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且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都要给印度分一杯羹...... 要知道苹果为了这次迁移可是下了血本,光是推动供应商富士康在印度建厂就砸了不少钱,当初印度政府拍着胸脯承诺的补贴政策,如今看来更像是引君入瓮的诱饵。   富士康在卡纳塔克邦拿到的697亿印度卢比补贴还没焐热,印度税务部门就拿出半个多世纪前的老法条,准备向苹果征收数十亿美元的额外税负,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操作,实在让外资企业心寒。   印度搬出的1961年《所得税法》里的“业务关联”条款,本质上就是把苹果在全球的经营活动都和印度业务绑定,强行要求按全球营业额计税。   这种操作并非首次,此前就有类似案例证明印度政府对这条老法条的“灵活运用”,如今把目标对准苹果,显然是算准了苹果已经投入大量资源,难以轻易抽身。   要知道当前1印度卢比仅能兑换0.0811元人民币,卢比的持续贬值让印度财政压力陡增,他们急需通过这种方式填补国库空缺。   印度的财政状况早已亮起红灯,为了缓解赤字压力,他们近期对多家外资企业都动了手。   三星就被要求补缴6.01亿美元的税款和罚款,理由是所谓的“逃避关税”,这笔罚款几乎吞噬了三星在印度去年的大部分净利润。   大众汽车也没能幸免,因零部件分类问题陷入14亿美元的退税纠纷,这场争端让不少外国投资者对印度的税务环境忧心忡忡。 一边给苹果画下补贴大饼,一边用老法律背后捅刀,印度这种“招商时百般讨好,入驻后百般刁难”的套路,暴露了其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   苹果现在彻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留在印度,要面对巨额额外税负,而且当地产线的品控问题早已令人头疼,印度组装的苹果手机零部件合格率仅约一半,主板有指纹、摄像头进灰等瑕疵屡见不鲜,直接影响了产品销量和品牌口碑。   想要撤离,前期投入的巨额成本将血本无归,毕竟富士康已经规划到2025年实现年产2500万至3000万部iPhone的目标,多条AirPods产线也在筹备中。   反观在中国市场,苹果不仅能享受稳定的供应链和成熟的制造体系,还能获得持续的政策支持,这种鲜明对比足以让苹果为当初的迁移决策后悔。   这件事给所有计划入驻印度的外资企业敲响了警钟,印度所谓的“投资红利”背后,藏着随时可能收紧的政策陷阱。   一个成熟的投资环境,最基本的就是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但印度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他们一边想吸引外资推动“印度制造”战略,一边又通过不合理的税务手段压榨企业,这种做法只会不断消耗国际社会的信任。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研究早就显示,印度在制造业竞争力、法规透明度等多方面的吸引力,远不如泰国、越南等国家,这样的割韭菜操作只会让其与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目标越来越远。   外资企业选择一个国家投资,看重的不仅是成本和市场,更重要的是公平的营商环境和可预期的政策保障。   印度用1961年的老法律收割苹果,看似能解一时的财政之急,实则砸了自己的招牌。   真正的发展不能靠巧取豪夺,而是靠长期稳定的政策和开放包容的态度。   短期的利益收割换不来长期的发展红利,透支信任的招商之路注定走不长远。   大家觉得苹果会选择硬刚印度税务部门,还是会吃下这波亏继续留在印度?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