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一天夜里,李自成正要休息,陈圆圆却突然走进房中,开始解腰带。这一幕,把李自成看得目瞪口呆,可美人眼看就要投怀送抱,李自成情难自禁,陈圆圆却和他谈起了条件:“替我杀了刘宗敏!” 深夜,李自成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此时他刚坐上龙椅,但是心中却全是刘宗敏跋扈、吴三桂的虎视眈眈。 这时候,陈圆圆突然穿着一身素衣进来。 陈圆圆本是秦淮八艳之一,色艺双绝。 崇祯年间被国丈田弘遇抢入府中,后又转赠吴三桂为妾。 李自成攻破北京那日,她正随吴三桂家属被押入大顺军营。 刘宗敏见她生的好看,便直接掳入自己府中。 李自成对陈圆圆早有耳闻,攻占京城后多次派人劝降吴三桂,却总被“要保陈圆圆”的条件挡回。 “闯王,求你救救我。” 陈圆圆哭丧着脸,但却没提刘宗敏的暴行。 只说:“吴三桂若知道我在此,必引清兵入关。届时闯王的大顺,怕是守不住这紫禁城。” 李自成一怔。 他早想过吴三桂会反,可没想到陈圆圆会拿这个威胁他。 他严肃的问:“你可知,刘宗敏是我兄弟?” 陈圆圆抬头,眼里有泪却不怯:“我知道。可兄弟若成了祸患,闯王该舍小义取大义。” 李自成看着眼前解衣的女子,喉结动了动,却没伸手。 他清楚陈圆圆的目的,不是献身,是求他救吴三桂。 “闯王若能放了我夫君,妾身愿终身侍奉。” 陈圆圆直视他的眼睛:“吴三桂手握山海关重兵,若他反了,大顺江山危矣。” 李自成沉默片刻。 他何尝不知刘宗敏的跋扈? 这员老将跟着他从陕西打到北京,战功赫赫,可如今抢钱抢女人,连军纪都不管了。 前日还听闻他抓了几个明朝大臣的家眷,闹得满城风雨。 可要处置刘宗敏,又怕寒了老兄弟的心。 更要紧的是,他还指着刘宗敏去打吴三桂。 吴三桂手握关宁铁骑,没刘宗敏这把刀,怎么镇得住? 不杀? 可陈圆圆的话像根刺扎在心里。 “你先回去。” 李自成最终开口:“我会约束刘宗敏,等收拾了吴三桂,再给你交代。” 陈圆圆冷笑:“等打完吴三桂?怕是那时我早成了刀下鬼。刘宗敏如今只知享乐,哪还有半点战心?” 这句话戳中痛点。 李自成想起刘宗敏昨日还说“老子带兵灭了吴三桂”,可看他那副醉醺醺的模样,哪像能打仗的样子? 他烦躁地踱步,最终只说了句:“我会处理。” 李自成没料到,这一夜的拖延,成了大顺王朝的催命符。 次日他召刘宗敏训话,暗示要整肃军纪。 刘宗敏却满不在乎:“兄弟们打天下辛苦,享受享受怎么了?吴三桂敢反,老子带兵灭了他!” 这话说的话,可是他却连训练场都不去,整日窝在府里饮酒作乐。 更糟的是,刘宗敏根本没把“约束”当回事。 他听说吴三桂的父亲被关在牢里,竟派人去羞辱,还放话“吴三桂若敢来,老子砍了他的头当球踢”。 消息传到山海关,吴三桂拍案而起。 他本就因陈圆圆被掳憋着火,如今连老父都受辱,彻底断了降意。 四月十三,李自成亲率大军征山海关。 刘宗敏却磨磨蹭蹭,带兵到半路就停了:“兄弟们走累了,歇两天再打。” 士气本就低迷,这一停,彻底散了。 吴三桂早与清军勾结,多尔衮率八旗精锐杀来。 大顺军前有吴三桂,后有清军,腹背受敌。 刘宗敏这才慌了,可此时早就晚了。 经山海关一战,大顺军惨败,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 李自成逃亡途中,想起陈圆圆那晚的话,悔得直拍大腿。 若早杀了刘宗敏整肃军纪,何至于此? 更讽刺的是,吴三桂因陈圆圆被辱引清兵入关,彻底改变了历史走向。 大顺覆灭,清朝入主中原。 刘宗敏也没得好下场。 清军追击大顺残部时,他被俘处斩。 临刑前他喊:“老子替闯王卖了命,就这么死了?” 可没人同情他。 陈圆圆呢? 据说出家做了尼姑。 倒是李自成,临死前还念叨:“那夜若听了她的话……” 其实,那一夜陈圆圆解腰带的动作,从来不是“色诱”。 那是一个弱女子在乱世里的求生,是对暴力的反抗,更是对命运的最后挣扎。 而李自成的犹豫、刘宗敏的跋扈,像两把刀,共同砍断了大顺王朝的命脉。 历史总爱用“如果”调侃,若李自成杀了刘宗敏,若陈圆圆没开口,若吴三桂没反…… 可没有如果。 那个夜晚的月光,照见的不仅是一个女人的绝望,更是一个新兴王朝的脆弱。 再强大的王朝,若容得下跋扈的权臣、护不住弱者的尊严,终会在内耗中崩塌!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李自成吴三桂外还有"小四" 陈圆圆密会明末才子、封面新闻——清军入关后,陈圆圆最后去了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