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14亿人,消费却干不过美国3亿人,这不是人口的问题,也不是收入的问题,

蕊蕊聊过去 2025-10-25 16:53:54

为什么我们14亿人,消费却干不过美国3亿人,这不是人口的问题,也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一个扎心的真相:你以为你在消费,其实你只是在生存。很多人工资七八千,看似很高,但扣掉房租水电、吃饭、交通、育儿根本剩不了几个钱。可能你不算穷,但你也真消费不起,这不是个个例,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正在经历的现实,除了活下去,什么都买不起。你说这是因为我们懒,不努力吗? 你每个月工资到账,七千多块,看起来够用,可一算账,房租两千出头,水电三百,饭钱一千,通勤五百,孩子上学一千五,剩下来的钱勉强兜底应急。这日子过得像在绳索上走钢丝,一松劲就摔跟头。为什么我们14亿人加起来消费还赶不上美国3亿人?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4309元,同比增长5.2%,这成绩来之不易,靠的是全国上下埋头苦干。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我们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已超2.1万元,可总消费规模7万亿美元,还不及美国18.8万亿美元的一半。有人说这是人口问题?错了,我们14亿人基数大,潜力足;说是收入低?也不对,中国人均消费虽只占美国的8.8%,但实际购买力在追赶。根子在于两国经济路径不同。美国靠战后美元体系,石油贸易用美元结算,拉美农产品低价进口,亚洲代工利润薄薄一层全流向他们那边。中国呢,从贫困起步,四十年建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速铁路5G网络满地跑,可这些投资也让老百姓多扛起住房教育的大梁。 勤奋是我们中国人的标签,谁敢说我们懒?全国劳动参与率超六成,人均工作时长1900小时一年,比美国多出一大截。工厂流水线转个不停,办公室灯火通宵,这股劲头推着经济往前跑。可消费为什么卡壳?就因为钱都砸在刚需上。拿一个普通上班族来说,月薪七八千,在二三线城市算中等。房租水电一扣两千多,吃饭交通一千出头,孩子奶粉尿布学费一千五,父母养老再挤五百,月底剩不了几个子儿。这不是个例,全国4亿多类似家庭,恩格尔系数降到27.8%,但住房占35%,教育15%,育儿开支更高。2025年,养孩子成本全球第二高,相对收入看,比美国日本还重。政府推3600元一年育儿补贴,从1月1日开始发,覆盖三岁以下小孩,这步棋下得及时,帮了不少忙。 再看美国那边,他们的社会保障网密实些。医保养老靠雇主员工缴费加政府补贴,低收入群体有覆盖,消费时少些后顾之忧。中国社会保障也在加速,2025年社会支出占比创近二十年新高,教育就业社保全线加码。可我们家庭责任重,结婚生子后开支雪球般滚大,每一分钱都得为长远打算。不是爱存钱,是必须负责。硅谷码农月入一万三美元,租房只占两成,剩的够周末聚会。中国白领呢?中环公寓地铁三换,饭点外卖成常态,这些日常就吃掉大半收入。全球能源价涨,受俄乌影响,中国进口多掏1200亿美元,转成油价电费小幅上浮,老百姓日子紧巴巴。 这差距的深层原因,得从全球分工说起。美国握金融科技军事三板斧,美元霸权收割红利,美军出动总有好处。特朗普贸易战一打,谈判间拉回两万亿投资。中国军力升,东风导弹歼-20福建舰护家卫国,全是防御型,克制发展,没法像他们那样对外转嫁成本。结果,国内消费得靠内生动力,外贸虽强,内需占比正往上提。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关税威胁上155%,中国出口企业利润薄,员工涨薪空间挤。可我们产业链韧,稀土管制稳住阵脚,上半年出口增3.2%,非美市场订单多,转向东盟欧洲不手软。   说到底,中国人的消费不起,是高强度发展模式的阶段性阵痛。我们用几十年走完西方两百年路,资源紧保障跟不上,内卷加剧,可这不是懒惰,是客观差异。勤奋是底气,数据摆着:失业率稳5.1%,消费支出同比增5.2%。   未来双循环战略正发力,内需为主,外需为辅。2025年前三季度,统一大市场建得快,负面清单缩到106项,物流费用率降14.1%。新能源光伏风电装机全球一半,C919大飞机飞商业线,芯片自给35%,保障房700万套新开工,药品集采降价30%。这些不是空话,五年十年见效,民生压力松,消费潜力爆。老百姓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国家能力强了,惠及每个人。 这份生存账本,每家每户都翻过。想想那些工资七八千的日子,看似高,扣完刚需剩渣滓,不是穷,是真消费不起。可这现实,亿万中国人都在咬牙扛,扛出个强国模样。双循环一推,补贴一发,产业链一转,明天就好过。消费是国家实力的镜子,我们正用发展铺路,未来人人享。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