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权力之争”揭示中国企业的底气与底线 最近,安世半导体在国际半导体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荷兰总部突然宣布免去张秋明的职务,试图剥夺这位全球销售市场部副总裁的权力。这个决定让许多人都感到震惊,因为张秋明不仅掌握着公司重要的客户资源,还负责全球供应链调配。荷兰总部的动作似乎是想在这场国际博弈中占据上风,但中国方面立即作出强硬回应,宣布张秋明的职务和权力不受影响。这场“权力之争”背后,折射出的是国际局势、企业控制权和产业链安全的深层次较量。安世其实不是荷兰本土企业,而是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的公司。此前,闻泰花费三百多亿,将安世从持股三分之一变成全资控股。荷兰的突然动作,似乎是在试图“空手套白狼”,但他们低估了中国企业的底气。九月,美国对icon公司提出50%的穿透规则,安世受到牵连,荷兰紧随其后冻结资产、托管股权,甚至免去闻泰董事长的职务。这些行为没有经过正式法律程序,明显带有政治色彩。荷兰敢这么“横”,是因为他们认为安世在全球市场的份量极重。安世的二极管和ESD保护器件在全球出货量第一,车规级Power MOS排第二,没有它们,全球车企的生产线可能停摆。可是,他们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安世的命根子在中国。中国市场贡献了公司一半的销售额,国内产能占到80%,东莞工厂承担着全球70%的封装任务。没有中国的生产和供应,荷兰的技术变成废铁。更何况,安世在中国的客户关系和供应链早已深深扎根,荷兰想掐断这条线,根本不可能得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发出警告,若继续折腾,可能导致部分车企停工,亏损巨大。荷兰的操作,实际上是在借职务任免之名,搞国际控制权的争夺。这场“权力之争”其实是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棋子。中国企业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握有产能和市场两大王牌的强者。中国的回应,既是法律底线的坚守,也是产业实力的展现。荷兰的霸道行为,反倒让全球更清楚“规则”的真面目。市场经济、产权保护,不是在霸权面前的摆设。中国企业的强硬反击,彰显了新时代的底气和决心。未来,国际博弈会变得更加激烈,但中国企业的底气会越来越足。我们要相信,真正的强者不是被动挨打,而是在逆境中站稳脚跟。你怎么看这场“权力之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