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10月25日)没来北京,但发表了纪念文章! 10 月 25 日是特别的纪念日 —— 有意思的是,郑丽文昨天没到北京,但她特意发了篇纪念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对过往的尊重。 郑丽文在文章里特意提了个关键时间点:1945 年 10 月 25 日,台湾行政公署在台北市公会堂 —— 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堂 —— 办了受降仪式。 就这么一个仪式,实实在在终结了日本在台湾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 她没绕弯子,直接点出了核心:没有当年的抗战胜利,就没有后来的台湾光复。 提到 1945 年那次受降,就得先倒回几十年 ——1895 年甲午战争后,清朝签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占就是五十年。 这五十年里,台湾同胞没少受委屈,殖民统治下的压迫、掠夺就没断过,但反抗也从没停过。 郑丽文在文章里列了一串名字,都是当年敢跟殖民者叫板的硬骨头。 最早的像丘逢甲,1895 年日本刚要接手台湾的时候,他就带着人组建队伍抵抗,哪怕最后失败了,也没低头。 还有刘永福,带着黑旗军在台湾跟日军硬拼,打了不少硬仗。 林少猫、简大狮也是,哪怕力量悬殊,也没想着妥协,拼尽全力护着脚下的土地。 到了后来,莫那鲁道更让人佩服,1930 年带着泰雅族同胞发动雾社起义,对着装备精良的日军,硬是坚持了好几个月,哪怕最后起义失败,这份勇气也刻在了历史里。 再到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友邦、翁俊明、林正亨这些人,要么回大陆参战,要么在台湾组织地下抵抗,把自己的命运跟整个中华民族绑在一起。 郑丽文在文中说,这些人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不愿向殖民者屈服、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能激励后辈一直往前走。 这话真没说错,这些先辈不是孤立的 “台湾志士”,他们从始至终都认定自己是中国人,反抗日本殖民,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一部分。 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了 14 年,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 1945 年日本投降,这 14 年里,中国军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但就是凭着 “不投降、不放弃” 的劲,咱们硬是把日本侵略者拖垮了,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 而台湾光复,就是这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之一。 要是没有全国人民在大陆战场、敌后战场的持续奋战,牵制住大部分日军。 要是没有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配合,日本不可能那么快投降,台湾也不可能顺利回到祖国怀抱。 郑丽文点出 “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台湾光复”,其实就是在强调这份历史关联 —— 台湾从来不是 “单独存在” 的,它的命运一直跟祖国紧密相连。 现在回头看,郑丽文昨天发这篇文章,意义不只是纪念。 这些年,总有些 “台独” 分子想模糊历史,要么淡化日本殖民的黑暗,要么把台湾光复说成是 “外力促成”,甚至想割裂台湾跟祖国的联系。 但这篇文章明明白白摆着事实:从 1895 年开始的反抗,到 1945 年的受降,再到那些先辈的抗争,每一步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 往后,不管有多少杂音想搅乱历史,只要咱们都记得 1945 年 10 月 25 日那天发生的事,记得那些为了台湾回归付出的人,就不会被带偏。 毕竟,历史不会骗人,祖国统一的大方向,也从来不是谁能拦得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