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一众欧盟领导人的面,马克龙撂下狠话:“中国再不放开稀土出口管制,欧盟忍无可忍,就该启动‘核选项’了。” 这话听着挺冲,像是要动真格的,但旁边德国总理默茨立马补了句实在话,说各国其实早私下讨论过反胁迫措施,可真要拍板说 “用”,没一个人敢点头。 最后这群人没辙,干脆把皮球踢给了欧盟委员会,让他们去琢磨到底要不要按这个 “按钮”。 这里说的 “核选项”,全名叫《反胁迫工具法案》,2023 年底就正式生效了。 按法案里的条款,欧盟能对第三国搞贸易限制,还能削减人家的知识产权权益,卡外国投资的脖子,甚至禁止对方参与欧盟的公开招标,前前后后列了 12 项措施,乍一看每一条都够狠。 但有意思的是,这法案生效快两年了,一次都没真正用过,跟个摆那儿撑场面的 “纸老虎” 似的,谁也没真敢碰。 马克龙为啥突然跳出来唱这出戏?得从 10 月 9 日那天说起。 那天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没绕任何弯子,直接连发了六道公告,把稀土管制这事儿做到了极致。 这里面最狠的是第 61 号公告,直接用上了 “域外适用” 规则。 啥意思?说通俗点,只要你境外生产的产品里,含有中国稀土的成分,而且这部分成分的价值占比超过 0.1%,那这产品要想出口到别的地方,就得先拿到中国的批准。 别小看这 0.1%,很多高精尖产品离了这点中国稀土根本玩不转。 比如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里面的永磁体得靠稀土;军工里的雷达元件,信号灵敏度也得靠稀土撑着。 这招其实是学的美国那套 “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当年美国就是用这招卡了中国芯片的脖子,现在中国不过是把这招用在了稀土上,算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为啥欧盟这么慌?看数据就知道了。 根据最近的全球稀土行业报告,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的比例常年稳定在 60% 以上,有时候甚至能冲到 70%。 更关键的是,稀土不是挖出来就能用,得经过提纯加工,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领域的技术水平,全球没几个国家能比。 咱们能把稀土纯度做到 99.99%,而欧盟目前最顶尖的工厂,最多也就做到 99.5%。 别觉得这 0.49% 的差距小,反映在实际产品上就是天差地别:比如导弹的制导精度,差这一点可能就差上百米;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效率,少了这高纯度稀土,续航得往下掉一截。 这也是为啥默茨说 “没人敢拍板用‘核选项’”。 欧盟内部本来就不是一条心,德国作为汽车工业大国,每年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稀土磁材,要是真启动反制,中国这边稍微收紧点供应,德国的宝马、奔驰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可能就得停摆。 法国自己的航空航天产业也一样,空客飞机的发动机零件,不少都得靠中国稀土。 其他小国家更别说了,要么没相关产业,要么依赖中国市场更深,谁都不想第一个得罪中国,最后只能把这口锅甩给欧盟委员会,自己当甩手掌柜。 其实说到底,马克龙这狠话更像是说给欧盟内部听的,想倒逼大家统一立场,可真要动真格的,没一个国家敢往前冲。 毕竟现在的世界早不是 “你想卡谁就卡谁” 的时代了,产业链互相绑定的情况下,谁先动手,可能先伤的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