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博导突然离世,前一天还在上课划重点,电脑里的项目成了遗憾 湘潭大学出了

秦绪作文 2025-10-26 16:17:22

37岁博导突然离世,前一天还在上课划重点,电脑里的项目成了遗憾 湘潭大学出了件让人心疼的事儿,37岁的博导刘昊霖突然没了,头天下午还在给学生上Linux课划重点,转天就天人永隔了。 这老师可不一般,四川大学本硕博连读出来的高材生,2015年就来湘潭大学教书,34岁就当上博导,是学院最年轻的之一。去年刚评上教授,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 学生们提起他全是不舍,说他特别负责有耐心,复杂的编程逻辑能拆成通俗比喻讲。有学生毕业论文选冷门题没人管,他主动接手,陪泡三个月实验室。 10月24号下午,他还给班上上了最后一课,学生特意录了音,想着复习用。谁能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面,25号就传来他突发疾病去世的消息。 同事说他办公室的灯总亮到深夜,有回凌晨两点路过实验室,还见他帮学生调试算法模型。主持着7个国家项目,发了20多篇核心论文,10多项发明专利。 他这一走,留下5个没毕业的博士生,刚批下来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有筹备中的重点实验室。学生红着眼眶说,要把老师的研究继续下去。 25号下午遗体就送到了老家宁乡的殡仪馆,学校官网他的照片已经变成了黑白。同事也懵了,说他平时看着挺健康,谁也想不到会突然走了。 这事儿看着突然,其实早有苗头。现在不少年轻老师就是这么拼,上课、带学生、搞科研、写论文,连轴转成了常态,身体早被透支了还没察觉。 之前就有39岁的大学教授,连续熬夜改论文突发心梗;还有42岁的博导,在实验室晕倒后再也没醒,桌上还堆着没看完的手稿。 不是说敬业不对,但身体是本钱啊。再急的项目也不差那半天,再忙的课表也能挤点休息时间,真等身体垮了,啥都白搭。 作为普通人更得注意,别总觉得年轻就扛造。加班到深夜得记得补觉,三餐别对付,定期体检别偷懒,那些不起眼的疲惫,可能都是身体在报警。 刘老师这一辈子值了,教出了优秀的学生,留下了扎实的研究,但37岁就走,太让人惋惜了。要是他能多顾着点自己,说不定能做出更多成就。 说到底,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干别的,都得记住:好好活着,才能把想做的事做完,才能陪着在乎的人走下去。别让努力,变成了对自己和家人的亏欠。 你身边有那种拼命工作不顾身体的人吗?要是遇上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劝他们?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平衡工作和健康?

0 阅读:0
秦绪作文

秦绪作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