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红人太监”,娶4个老婆,住天津豪宅,81岁而终 一个12岁的穷孩

熹然说历史 2025-10-26 23:51:45

清朝最后一位“红人太监”,娶4个老婆,住天津豪宅,81岁而终 一个12岁的穷孩子,狠心对自己动刀子,只为改变命运。22年后,他成了慈禧、隆裕两代太后跟前的大红人,王公大臣见他都得客客气气。出宫后在天津盖豪宅,娶四房妻妾,开当铺做生意,活得比王爷还滋润。这个传奇人物就是清朝末代太监总管张兰德,人称”小德张”。 1876年,天津静海县南吕官屯一户渔民家生了个男孩,取名张祥斋。父亲靠打鱼和给地主打短工养家,日子过得穷苦。十五岁那年,张祥斋在外面拾粪时被赶车的骂了一通,回家后问母亲怎么才能发财。母亲随口说了句”当老公能发财”——老公就是太监的俗称。这句话让少年记在了心里。 1888年,12岁的张祥斋拿起刀子,对着自己下了手。疼得昏死过去,血流不止。母亲董氏发现后吓坏了,赶紧用香灰止血。整整六天,孩子才醒过来。可自宫归自宫,入宫当太监还得有门路。父母东拼西凑借了50两银子,四处托人打点,这才在1891年让15岁的张祥斋进了宫,宫里按字辈给他改名张兰德。 进宫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张兰德先被分到茶房当差,拜”哈哈李”为师。这个师父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骂。张兰德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伺候师父,端茶倒水,穿衣洗漱,晚上等师父睡了才能歇息。挨了一年的打,身上没块好肉。 转机来得意外。1892年,不堪折磨的张兰德跟师父对着干,被发配到升平署学戏。升平署是宫里的戏班子,专门给慈禧太后唱戏。这地方虽然辛苦,但有机会接触到老佛爷。张兰德开始拼命练功,学武生和小生。他天天练翻跟头、练身段、吊嗓子,三年下来技艺大涨。 有一次给慈禧演戏,台上一个小太监踢枪用力过猛,道具眼看要掉地上。张兰德饰演的鹿童一个漂亮的翻身,用双脚把枪挑了起来。慈禧看得高兴,当场赏了全班500两银子,还记住了这个机灵的小太监。从此张兰德开始走运,慈禧赐名”恒泰”,平时叫他小德张。 1898年,22岁的张兰德升为后宫太监回事,算是有了接近太后的机会。他懂得察言观色,知道慈禧手上戴着玉镯子,只要听到镯子碰撞的响声就知道太后醒了,赶紧跪着挪过去伺候。慈禧赏东西时,他总让别人先挑,自己拿最便宜的。这让老佛爷觉得他忠厚,私下反而给他更多好处。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西逃。一路上张兰德紧紧跟着,伺候得周到细致。回京后,他升任御膳房掌案,三品顶戴。要知道清代太监最高才四品,他这个三品已经破了规矩。 1908年慈禧和光绪相继去世,溥仪登基,隆裕太后垂帘听政。1909年,隆裕太后任命张兰德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也就是太监总管。这一年张兰德33岁,干了18年太监,终于爬到了顶峰。 当上总管后,张兰德的权力大得惊人。王公大臣要见隆裕太后,都得先过他这一关。他点头才能进,他摇头谁也见不着。朝中官员为了巴结他,送礼的、套近乎的络绎不绝。张兰德来者不拒,大肆收受财物。短短几年,他在北京、天津、静海等地买了大量田地和房产,还开了当铺、绸缎庄。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张兰德知道该离开了。他带着几个小太监和满箱子的金银细软,南下天津英租界。先在法租界建了房子,后来又在英租界郑州道与湖北路转角处盖了一座大宅院。这座宅子占地八亩多,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前楼后楼用天桥连着。院子里挖了荷花池,堆了假山,盖了凉亭,排场极大。 有了豪宅,张兰德又陆续娶了四房妻妾。这些女子有的是表妹,有的是大臣的女儿,个个年轻貌美。虽然他是个太监,但为了显摆,娶亲那天包下整座酒楼,花轿鼓乐样样齐全,全天津都知道小德张又娶媳妇了。其中最受宠的四太太叫张小仙,住内宅最好的房间。 张兰德不光会享受,还懂得做生意。他开办副食厂,生意做到香港和东南亚;入股绸缎厂,每年分红数万两;还有两家当铺,每家资金都超过十万两。从太监摇身变成大资本家,日子过得赛过王爷。 1922年母亲董氏去世,张兰德办了一场轰动全城的葬礼。他弄来当年为慈禧出殡时在德国定制的蓝钢包车,还请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派了一个连的士兵护送。送葬队伍浩浩荡荡,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好日子过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私营企业开始公私合营,张兰德捐出了大部分产业。1950年底,天津市纺织局要建工人疗养院,看中了他在郑州道的豪宅。张兰德用240件棉布的价格转让了整座大楼。卖掉豪宅后,他在睦南道金林村4号买了栋小楼。 失去了家产,年迈的张兰德在街头支起了油炸果子摊,靠卖早点维持生计。昔日呼风唤雨的太监总管,成了街头小贩。四太太张小仙还陪在身边,帮忙照看生意。 1957年4月19日,81岁的张兰德突发心脏病,在睦南道的小楼中去世。从1888年12岁自宫,到1957年81岁病逝,他这一生见证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靠着谄媚和钻营,他从穷孩子爬到权力顶峰,又从富豪沦为摊贩。这大起大落的一生,让人唏嘘。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