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吉隆坡经贸谈判已落幕 东方大国凭啥让步? 双方表态反差明显。美方贝森特接受采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27 02:40:26

中美吉隆坡经贸谈判已落幕 东方大国凭啥让步? 双方表态反差明显。美方贝森特接受采访时,全程含糊其辞,只说“要么休战要么延长,决定权在总统”,没给出半句实在话;而中方李代表则把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农产品等核心问题谈得明明白白,还明确表示“就解决双方关切达成基本共识”,诚意十足。 这可不是突发奇想的会谈,而是今年中美第五轮线下交锋,前面日内瓦、伦敦几轮谈下来,早就把分歧摆得透亮。贝森特这含糊劲儿,藏着美国的难言之隐——一边是国内强硬派催着“对华施压”,一边是豆农和工厂主的抱怨快压不住了。得州的大豆堆在仓库里没人买,东南部电池工厂缺了中国占比90%的锂电池材料根本转不动,这些现实利益让他们不敢真把谈判桌掀了。 美方的操作向来是“边打边谈”。10月14号刚落地对华造船业301调查的港口费限制,转头就派贝森特飞吉隆坡求对话,这种分裂做派早被看穿了。中方也没惯着,提前就宣布对美国籍船舶收特别港务费,稀土管制清单更是精准卡着对方产业链的脖子——全球96%的电池正极材料产能握在手里,美国想建替代链条,没个三五年根本没戏。贝森特前阵子还骂中方代表“失去理性”,结果这次中方没让李成钢赴会,反倒显得美方小家子气,谈判底气先输了半截。 说中方“让步”纯属误读,这更像是精准的利益交换。美方想要中国多买大豆、放松稀土管制,中方盯着造船业限制和关税暂停期,这些在共识里都有了回应。但核心的技术管制问题,中方半分没松口。要知道,中国制造业占全球29%,2024年贸易顺差近万亿,就算对美出口降了15%,转头就能靠东南亚、非洲市场补回来,根本不怕美方的关税大棒。 贝森特把“决定权给总统”挂嘴边,本质是想把责任推出去。美国经济看着热闹,实则虚得很:通胀压不下去,债务快摸到36万亿,GDP增长靠进口骤降撑场面,这种虚假繁荣根本经不住折腾。中方敢亮诚意,是因为手里有实打实的筹码——你要农产品订单?我有市场;你想卡我技术?我有全产业链;你敢加关税?我有反制清单。复旦大学宋国友说得透彻,美方那些强硬表态全是造势,字里行间全是想接触的信号。 这场谈判更像场“摸底考”,考的是双方的战略定力。中方的“共识”不是妥协,是告诉对方:合作的门开着,但想搞霸权那套没门。美方要是真有诚意,就该先停了那些打压措施,而不是谈完还攥着管制清单不放。毕竟全球供应链绕不开中国,真闹僵了,美国消费者得为家居用品多掏钱,企业得重新画采购地图,这损失谁都扛不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