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韩国总统宣称 李在明:这就是中方施压方式,但对抗中方不是好方法 韩国现在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28 07:27:51

快讯! 韩国总统宣称 李在明:这就是中方施压方式,但对抗中方不是好方法 韩国现在的情况是,一边和美国在3500亿美元投资的关键细节上没谈拢,另一边又面临中国的反制措施。所以韩国总统李在明觉得,韩国眼下就像“夹在两块磨石中间”,处境挺难的。 这话不是示弱,是李在明摸透了韩国的家底才敢说的实在话——他从踏入政坛那天起,就没信过“跟着大国站队能占便宜”的鬼话。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在明还是釜山地方议员时,就跟着调研过中韩贸易,亲眼见釜山港里满是拉着中国零部件的货轮,那些靠给三星、LG做配套的小厂子,靠着中国订单从几个人的小作坊扩成上千人的企业。那时候他就记着一句话:“韩国的饭碗,一半端在中国产业链里”。 后来他当京畿道知事,更是把中韩务实合作抓得极紧。京畿道聚集了韩国60%的电子配件企业,2021年他专门带队去深圳招商,拉着华为、比亚迪签了12个合作项目,光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订单,就让当地中小企业熬过了疫情后的寒冬。也正因为这段经历,他比前任尹锡悦更清楚:中方的反制从不是“施压”,是韩国踩了红线后的必然结果——之前尹锡悦政府跟着美国搞半导体管制,禁止三星向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芯片设备,中方不过是针对性限制稀土永磁体出口,韩国电机企业的生产线就停了三成,中小企业老板拿着合同哭着找政府求助的场景,李在明至今没忘。 现在的“两块磨石”,每一块都压得韩国喘不过气。美国那3500亿美元投资,看着唬人,实则全是捆绑条件——要求韩国把半导体研发中心搬到美国,还要限制韩国企业对华出口先进技术,光是三星去美国建晶圆厂的成本,就比本土高40%,李在明算过账,真按美国的要求来,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出五年就得被掏空。 另一边的中方反制,更是打在韩国的“痛处”上。2024年中韩贸易额突破3.2万亿美元,韩国的汽车、液晶面板、化妆品,近一半的出口都靠中国市场。就拿现代汽车来说,去年在华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28%,中方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的消息刚传出来,现代汽车的股价就跌了7%,经销商连夜打电话给总部,说消费者都在等“政策明朗”,订单直接少了四成。李在明上台后第一时间叫停了尹锡悦时期的“对华技术封锁清单”,就是怕这把火越烧越旺。 有人说李在明“太软”,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对抗中方的代价,韩国根本扛不起。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韩国靠对华出口纺织品、家电才快速复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是中国市场撑起了韩国电子产业的营收。现在韩国的中小企业,光靠给中国新能源企业做配套的就有上万家,中方反制措施里哪怕一条“加强进口检验”,都能让这些厂子的交货周期从7天拖到20天,订单违约金都能压垮小老板。 李在明的“难”,本质是被前任的错误政策坑了——尹锡悦为了抱美国大腿,盲目加入“芯片四方联盟”,把中韩多年的务实合作基础拆得七零八落,现在李在明要收拾烂摊子,既要跟美国掰扯投资里的“霸王条款”,又要重新修复对华关系,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他最近在内阁会议上拍了桌子,要求产业部一周内拿出“对华贸易纾困方案”,说白了就是想尽快给中方递上“诚意信号”,毕竟再耗下去,韩国的产业链真要被“两块磨石”碾碎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2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