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 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动武力,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 俄媒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2022年乌克兰那边打起来后,俄罗斯可被西方折腾惨了,北约三十多个国家给乌克兰送武器、冻结俄罗斯的钱、卡着俄罗斯的技术,想用“一群人围殴一个”的办法把俄罗斯拖垮。 俄罗斯这会儿尝到的“被围堵”的滋味,可太难受了,所以当他们看到美国拉着日本搞小动作、带着菲律宾在南海晃悠、怂恿印度在边境搞事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是中国也卷进冲突里,会不会也被这么多国家“群起而攻之”? 更关键的是,俄媒觉得“实力才是硬道理”,俄罗斯在叙利亚打仗、2022年用导弹打乌克兰的关键地方,都说明了一个事儿:要是对手知道你不好惹,才会老实点。 俄媒觉得,中国虽然有航母、有东风导弹这些厉害的家伙,但要是被人家觉得“不敢动手”,反而会让人家更敢挑衅,这种想法,其实就是把俄罗斯自己对抗西方的经验,套到了中国身上。 但俄媒这提醒,其实没考虑到中国和俄罗斯不一样的地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联系,可比俄罗斯深多了,2024年,中国和东盟一年能卖6万亿美元的货,美国苹果、特斯拉这些大公司在中国有上百个厂子,菲律宾的香蕉、越南的电子产品,一半以上都卖到中国来了。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让想围堵中国的国家都得好好想想:要是跟着美国制裁中国,自己的厂子可能先倒闭了。 中国的外交办法也和俄罗斯不一样,中国搞“一带一路”,帮巴基斯坦修路建厂,让老挝从“被陆地锁住的国家”变成“连接陆地的国家”,和中亚国家一起卖天然气,占他们出口量的四成。 这些合作不是靠武力逼着人家干的,是靠大家一起赚钱攒下的交情,就算美国撺掇,这些国家也难下决心和中国对着干,毕竟跟着中国能赚钱,跟着美国可能赔钱,这账谁不会算? 当然,中国也没放松军事上的准备,2025年,中国亮出了东风-5C固体燃料导弹,能快速打到美国本土;核弹头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00枚涨到了600枚,形成了“你敢打我,我就能毁了你”的威慑。 但中国的军事战略是“防御为主”的,毕竟没人觉得“中国要打我”,自然不会跟着瞎起哄。 从历史上看,1962年中印边境打仗的时候,中国选了“中打方案”,通过规模不大的军事行动,让印度知道疼,既警示了对方,又没把印度彻底推到对立面,这种“打疼但不打死”的智慧,让印度在美苏忙着古巴导弹危机没空管的时候,不得不收敛边境挑衅。 今天中国面对台海、南海的摩擦,也是这么干的:军事演习、航母巡航是“盾”,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是“绳子”,两者一起用,才能让挑衅的人既怕疼又舍不得断交。 从现实看,中国“不动手”不是软弱,是聪明,2025年国防预算涨了7.2%,但钱都花在保护自己上了,航母、导弹、边境防御,没一分钱用来搞“全球扩张”,这种克制,恰恰是因为中国清楚:打仗太不划算了。 一场局部战争可能让中国经济倒退十年,让无数家庭破碎,这种代价,可比“打疼对手”换来的短暂威慑大多了。 说到底,俄媒的“生存法则”有点道理,但中国的路更适合自己,我们不用靠打仗证明自己,但必须有让对手不敢动手的实力;我们不追求当老大,但必须守住自己的核心利益。 真正的和平,不是靠“打疼”谁换来的,是靠14亿人用汗水拼出来的经济实力、用智慧攒下来的国际朋友、用克制展现的大国担当,毕竟,当中国的航母能自由航行、科技能领先世界、朋友能遍布全球的时候,尊重与和平,自然就来了。
